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

ID:43129642

大小:6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5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_第1页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_第2页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_第3页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_第4页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课北师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⑵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小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⑷掌握“走出去”战略,理解“走出去”战略的提出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

2、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屮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屮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⑵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以“论项羽和拿破仑”和“慈禧太后坐车”这两个故事作为导入.提问

3、学生他们为什么会闹这样的笑话?接着讲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实践证明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使屮国富强,从而引入这一课时。【讲授】讲授新课1•对外开放(1)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原则:平等互利;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⑵背景①国际: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正常化C.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D.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②国内A十年动乱的破坏,

4、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B.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2.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⑴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①含义: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在这些区域范围的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各种优惠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和吸收外商兴办企业和其他事业,以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①经济特区:A.原因:a“文革”导致中国明显落伍于世界b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并制订大政方针(政治条件)c水陆交通方便,优良港湾众多,邻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工业基础雄厚(地理优势)c

5、国家给予的特殊条件(政策保障)d东南沿海多侨乡、侨胞(历史因素)e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依托f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B.过程:1979年给予广东、福建部分地区以优惠政策;1980年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②特点:A.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B.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C.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D.以市场调节为主,対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E.发展外向型经济③意义A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是屮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屮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我国创办

6、的特区是兼营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而不是单一的11!口加工区;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只是在经济上采収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去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屮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050项,外商企业13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B.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二十多年來,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

7、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C.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①背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地域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和回京后的谈话,坚定了党中央进一步

8、开放的决心。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199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