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

ID:56668946

大小:8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7-03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题课型新课主备教师王少席班级高一2.3.4.6.11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

2、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

3、国家,与时俱进。(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教学重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备注1.新课导入对于90后的同学们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既是伴随你们成长的历史大厦,也是你们未来完成人生新篇章的舞台。2.展示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3.自主学习提出问题1.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

4、_、珠海、________、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②1988年,设立________经济特区。3.自主学习提出问题(2)影响:①发展为________的排头兵。②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①开放:________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①1985年以后,________、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________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②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沿海经济开

5、放地带。 (3)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改革。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内地开发。 (4)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城市的开放中划出一定区域,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开发和开放:________年中央政府决定浦东。 (2)目的:以________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带动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新飞跃。 (3)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___

6、_____的重点和标志。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演讲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城市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这个体系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师导生学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课文学思之窗关于经济特区的创办,思考以下问题。从地理、人文条件等方面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1、原因:(1)水陆交通方便,邻近港澳台,便于连接国际市场;(2)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3)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

7、易的传统;(4)都是著名的侨乡,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5)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2、意义:(1)促进经济特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4.师导生学合作探究(3)为全国提供宝贵的经验。探究二:经济特区与其它地区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它与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1、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