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

ID:43131816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_第1页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_第2页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禅入诗与“以禅喻诗"唐宋以降,“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成了古代文论中屡屡提及的话题。前者涉及禅宗和文学在本体构成上的某种类似,后者则反映了禅宗与文学在运思方式和语言策略上的相近。在唐代,好佛参禅成为一些-上大夫的嗜癖。唐代有许多诗人都是好佛而耽于禅事的,如王维、白居易、韦应物、棊毋潜、裴迪、储光羲等。将禅机入诗也就成为必然。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孟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若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O白居易:“置心如止水,视身如浮云”。以上诗句无不蕴含着

2、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所以“不懂得禅无以论诗”。唐代禅师寒山大士有诗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此诗写禅心高洁闲静,一尘不染,圆满明亮如秋月,澄澈晶莹如碧潭。但月中还有阴影,月有升沉盈缺,碧潭仍有边际涯岸。而我心无系无著,空明自在,无边无际,无形无相,实无一物可以比拟,也不能用任何语言述说。这正是用形象的秋月碧潭表现抽象空灵的佛性,用优美诗句表现出不可言说的禅境。“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口。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碧涧》)此诗以“碧涧泉水清”表示客观存在的体性本来清净。“寒山月华白”表示人心主观觉照之明朗皎洁。以妙明之心观照清净之性,则主客合一,心性合一

3、,契入幽玄,灵明独见。故“默知”而“神自明”,“观空”而“境逾寂”。这种观照与契合,亦即达到了神明境寂、明心见性的至高禅境。此诗只用20个字,便深刻表现了常人难以体验,更难以言说的玄妙禅境。只有以诗寓禅或以禅入诗,使禅境显现于诗境,诗境融和于禅境,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青萝疏麓麓,碧涧响联联。腾腾且安乐,悠悠自清闲。免有染世事,心静如白莲。”(《隐士》)、“磐陀石上坐,溪涧冷凄凄。静玩偏嘉丽,虚岩蒙雾迷。怡然憩歇处,H斜树影低。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盘陀》)、“千云万水间,屮有一闲士。口口游青山,夜归岩下睡。悠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千云》)寒山士

4、的这几首诗虽然描写了各不相同的自然景象,却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同一种悠闲清净、不染尘垢,不累世俗的心境。诗人巧妙选用了“心静如白莲”,“莲花出淤泥”、“静若秋江水”等具体意象,来表现这种禅境。文学理论界最早把诗、禅相关的学说引入中国诗坛的是南宋末年的严羽,其《沧浪诗话》曰:“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而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后从中国文学的立场,把禅与文学的关系予以说明的是清朝的王渔阳。王渔阳《带经堂诗话》曰:“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

5、无差别,大复与空同。”严羽以禅论诗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木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禅宗的根本信条之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要领悟存在的真谛必须依靠排除理性思维而直接把握具体对彖的直觉体验。“世尊拈花,迦叶微笑”、“飞鸟为喻”都是佛家“不立文字”譬喻引申的产物。朱光潜在《诗论》中谈到:“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吋间与空间中执箸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和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诗的境界在刹那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诗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6、社,1997年,第41页)禅与诗,用心虽不同,作用却无二致。禅在了悟之后,可不著言说,诗必托诸文字,但二者同取直觉顿悟,同呈现出灵感的奥秘、创造的新奇。所以诗之与禅,审美方式通向参禅方式,审美境界通向参禅境界,佛家居士王维以禅慧观照世界“悟”的过程,就是诗人王维艺术写真的过程。其澄净之心映照着大千世界的动静喧寂,因而这些诗虽活泼有声却又宁静幽寂。正是“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送参寥师》)。最早将学诗与参禅结合起来的是文学大师苏轼,“暂借好诗消永昼,每逢佳处辄参禅。”苏轼用参禅的态度读诗,深得诗中韵味。范温亦在《潜溪诗眼》中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需

7、自一转语悟入,乃可通其他妙处。”用“悟”来解占人文章之谜,闸门一开,川水奔涌,其文章的内涵如泉水汩汩,泻露无遗。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只需将门窗洞开,时间和空间将被彻底超越,文字亦将消解,不再成为障碍,只有诗的真意存在。吴可三首《学诗诗》用禅道来解诗理更是精彩之至:(-)学诗浑似学参禅,竹塌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岀便超然。(二)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跳出少陵巢臼处,丈夫志气本冲天。(三)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儿联?春草池塘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