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

ID:43157825

大小:8.32 MB

页数:161页

时间:2019-10-01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_第1页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_第2页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_第3页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_第4页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艺-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茶艺1本课程主要内容茶史漫谈我国茶叶现状中国茶的类别和制法泡茶的用水和用具茶叶的感官审评与贮藏茶艺表演及欣赏2第一讲概述(一)科学的泡好一杯茶这是茶艺的结果,影响这个结果的因素有:茶叶栽培、加工、储存用水水质、水温茶具质地时间长短一.茶艺的概念3(二)艺术化地展现出来这是茶艺的过程1.影响因素:环境、服装、音乐、场情2.基本要领神态心静、平和、专心、微笑,眼光与客人交流动作连绵、轻盈、圆和姿态站、坐、走、行礼4二.茶艺的分类1、以人为主体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2、以茶为主体分为乌龙茶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花茶茶艺

2、3、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甚至还有以个人命名的某氏茶艺(茶道)54、依据主泡饮茶具来分:壶泡法和杯泡法两大类5、从历史上看;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6.当代茶艺可分为工夫、壶泡、盖杯泡、玻璃杯泡、工夫法和民俗茶艺六类6中华茶艺7第二讲茶史漫谈一.茶树的起源二.茶字的流变三.饮茶的演变四.制茶的发展8一.茶树的起源据植物学家分析,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历史了。茶树是一种常绿木本植物,乔木型茶树高可达15~30米,基部干围达1.5米以上,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目前,人们通常见到的是栽培茶树,为了多产芽

3、叶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树纵向生长,促使茶树枝向扩展,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之间。茶树经济学年龄,一般为50~60年。9栽培型野生大茶树(云南)10野生型大茶树(云南)11乔木型大叶茶树(云南)12半乔木型大叶茶树(广东)13灌木型大叶茶树(山东)14高山茶园15山地茶园16缓坡茶园17人工群落茶园18平地茶园19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那里又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那里的野生大茶树又表现有最原始的特

4、征特性;另外,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结论。而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和四川则是原产地的中心地带。20二.茶字的流变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在中国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个,“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茶经·一之源》)“茶”字是由“荼”(tú)字直接演变而来的。21三.饮茶的演变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作食用和药

5、用,茶作饮用则晚于药用、食用。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22神农木雕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23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有3钟观点先秦说——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三国说——《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西汉说——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

6、于西汉。(一).饮茶始于西汉24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二)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25(三)饮茶风俗成于中唐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

7、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藏干布,同时带去茶叶与茶艺。陆羽《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把茶当作家常饮料。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在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公元805年,日本留唐增人最澄,将中国茶叶,茶种和茶艺带入日本26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改煮茶为点茶,其程序是:烤茶碾茶筛茶煮水温茶碗点茶(泡茶

8、)分茶品茶。点茶与煮茶最大的不同是将磨碎的茶粉放在大碗或小碗中用沸水边冲边搅拌,直到茶汤表面形成厚厚的泡沫(白色、绿色)为止,然后连汤带茶一起喝——日本的“抹茶道”。斗茶,一种泡茶比赛风格,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