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ID:43163882

大小:348.3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1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1页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2页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3页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4页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助剂化学辽东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路艳华第一章总论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助剂及其在纺织染整工业中的应用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第四节印染助剂对环保的影响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助剂及其在纺织染整工业中的应用纺织工业应用:纺丝、纺纱、织布、印染、成品加工。纺织染整助剂概念:辅助化学品。用途:提高纺织品质量、改善加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工艺过程、降低生产成本,赋予纺织品各种优异的应用性能。纺织染整助剂分类:纺织助剂和印染助剂。印染助剂分为无机和有机类。印染助剂应用:润滑、润湿、渗透、促染、乳化、分散、助溶增溶、发泡、消泡、净洗、匀染、柔软、固色、防水、防污、阻燃、抗静电、防蛀、

2、防霉。第一章总论离子型:在水中凡能电离生成离子的称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电离产生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阴离子基团者。 阳离子型:电离产生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阳离子基团者。 两性型:在水中产生具有活性作用的基团同时带有阴、阳离子者。 非离子型:在水中不电离,具有活性作用的基团不带电荷但能发生水化作用的。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第一章总论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①当溶剂中加入很少量这种物质时,就能增加表面活性,②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③改变体系的液面状态,④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净洗等一系列作用。第一章总论结构特点:分子的一端为非极性的亲油

3、(疏水)基,另一端为极性的亲水(疏油)基,不对称结构。示意图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和表示方法第一章总论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ISO分类法第一章总论类型定义用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电离产生具有活性作用的阴离子基团者洗涤剂、渗透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电离产生具有活性作用的阳离子基团者柔软剂、匀染剂、防水剂、固色剂、抗静电剂等两性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而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基团同时带有阴、阳离子柔软剂、匀染剂、抗静电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电离,具有表面活性作用的基团不带电荷但能发生水化作用匀染剂、乳化剂、分散剂等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⑴羧酸类:通式为:RCOO—M+

4、和R—CO—NH—C(CH2)n—COO-Na+⑵磺酸盐类:通式为:R—SO3Na①烷基磺酸钠(601洗涤剂)②烷基苯磺酸钠(ABS)③烷基萘磺酸钠,如拉开粉BX④其他类磺酸盐:胰加漂T、渗透剂T、净洗剂LS⑶硫酸酯盐类:R—O-SO3Na⑷磷酸酯盐类:R—O-PO3Na、(RO)2-PO2Na第一章总论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⑴铵盐类⑵季铵盐类⑶咪唑啉衍生物⑷吡啶衍生物⑸含氧乙烯/氧丙烯混合链段第一章总论⑴甜菜碱型⑵氨基酸型——洗涤剂⒊两性表面活性剂第一章总论⑴聚乙二醇类:环氧乙烷与含活泼氢离子的化合物加成反应制成。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平平加O②烷基酚聚氧乙烯醚③脂肪酸聚氧乙烯醚④聚氧乙

5、烯脂肪胺⑤聚氧乙基烷基酰胺⑵多元醇类:乳化剂、油剂等复配物中不可缺少的。⑶蓖麻油环氧乙烷缩合物⑷聚醚—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一章总论⒌特殊类表面活性剂⑴含氟表面活性剂:疏水基中的H全部被F取代,疏水作用强,疏水疏油,表面活性远大于一般的表活剂。⑵含硅表面活性剂:疏水性好。⑶高分子表面活性剂:M为103-106,如聚醚等,可用作乳化剂、分散剂等。第一章总论第三节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一、溶解度二、化学稳定性⒈酸碱稳定性⒉无机盐稳定性⒊氧化稳定性⒋生物活性(毒性及杀菌力)⒌生物降解第一章总论一、溶解度一般规律:温度一定,水中溶解度随亲油基相对增大而降低。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6、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一定温度后,增加很快;同系物中,碳原子数越多,转折点温度越高。克拉夫特点:碳链长度相同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季铵盐类溶解度较大。⑵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低温易溶,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溶液混浊,表面活性剂析出、分层。浊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析出、分层并发生混浊时的温度。室温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最大,离子型最小。⑶两性表面活性剂中,以含有季铵盐正离子者溶解度大。⑷混合型表面活性剂,根据亲水基对溶解度的影响来推测其溶解度。第一章总论二、防油⒈机理防(拒)油性:当织物通过油类液体而不被润湿时,即称此织物具有防油性。防油剂:为使织物具有这种防止油类沾污的特殊性能所用的助

7、剂。防油原理:改变纤维表面性能,降低临界表面张力。防水——产生较大的接触角;防油——临界表面张力大幅下降,对表面张力较小的油产生较大的接触角。⒉防油剂——有机氟化合物⑴可在水溶液或溶剂介质中使用;⑵具耐久性,可经受洗涤或干洗;⑶能保持处理织物的透气和透水性;⑷同时达到防水防油效果。第一章总论二、化学稳定性⒈酸碱稳定性⑴阴离子型强酸液中不稳定(羧酸类析出酸,硫酸酯类水解,磺酸盐类较稳定),碱性液中较稳定。⑵阳离子型:铵盐类在碱液中析出游离氨;酸液中稳定。季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