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

ID:431711

大小:25.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1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底座和吊臂选型研究及设计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起重机发展方向(1)改进起重机械的结构,减轻自重:国内起重机多已采用计算机优化设计,以此提高整机的技术性能和减轻自重,并在此前提下尽量采用新结构。如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中采用半偏轨的主梁结构,与正轨箱形梁相比,可减少或取消主梁中的小加筋板,取消短加筋板,减少结构重量,节省加工工时。(2)充分吸收利用国外先进技术:遥控起重机随着生产发展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宝钢在考察了

2、国外钢厂起重机之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遥控起重机的建议,以提高安全性,减少劳动力。(3)向大型化发展:由于国家对能源工业的重视和资助,建造了许多大中型水电站,发电机组越来越大。特别是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大型起重机的需要量迅速上升。三峡电厂需要1200t桥式起重机,2000tm大型塔式起重机。近20年世界工程起重机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RT(越野轮胎起重机)和AT(全地面起重机)产品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产品与市场格局,在经济发展及市场激烈竞争冲击下,导致世界工程起重机市场进一步趋向一体化。目前世界工程起重机年销

3、售额已达75亿美元左右。主要生产国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世界顶级公司有10多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亚洲)和欧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施工企业对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执着追求,整体吊装工程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吊装用起重机的起重能力,作业幅度和高度越来越大,大型起重机的市场需求随之增长很快。国内大型吊装用起重设备已由过去单一的抱杆方式,逐步扩大发展成为以高性能,更安全可靠的大型移动式起重机为核心的吊装设备。而且大型移动式起重机机动性和作业灵活性等特点也深受业内的青睐。3变幅机构是

4、臂架类起重机的重要工作机构,吊臂是变幅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臂架的主要结构尺寸进行设计,是影响起重机整体工作好坏的主要环节。抓斗是广泛用于装卸散货的一种取物装置,凭借其简单灵巧的造型结构、可靠稳定的工作方式,仍然具有其它取物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目前,抓斗在各国港口应用十分广泛,抓斗依旧是散货卸船的主要装备。随着当今港口逐步大型化的发展,我们对港口的装卸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抓斗正逐渐成为我们整个装卸系统的瓶颈。旋转支承装置的任务是保证起重机旋转部分有确定的旋转运动,它应能提供所要求的旋转运动的约束,也能承

5、受起重机各种载荷所引起的垂直力、水平力与倾覆力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要求,创造了多种旋转支承装置型式。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对30方浮式抓斗起重机吊臂、人字架、抓斗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进行选型以及底盘的支撑方法的研究。通过拟定的参数对吊臂、人字架、抓斗进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及可靠的公式对人字架和吊臂进行强度计算,提高方案的可行性。解决的主要问题:(1)抓斗的结构方案(2)吊臂的结构型式和臂架的强度校核(3)人字架的强度校核(4)底盘支撑的结构方案三、研究步

6、骤、方法及措施:步骤: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对抓斗的结构进行初步的确定,了解抓斗的设计方法,从而完善抓斗的设计。通过查阅有关臂架结构的文献,先确定其结构方案,再通过现有的设计方法来对臂架进行合理化设计。通过有关的资料对底盘的支撑方法进行研究及确定。整理所得的资料,通过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完成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及措施:1.制定研究方案,从专利库、书籍、网站搜集相关书面资料。2.针对问题继续查询相对应的资料,列出大致提纲。3.反复研究所查询的资料,对提纲进行修改。4.整理所得出的结果,初步完成论文5.与指导老师交流

7、沟通,认真校对论文并最终完成毕业论文。3四、参考文献:[1]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等编著.起重机设计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2]周显德,郭宝莹,等.中国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83[M].标准出版社.1984.[3]李性厚,郭鹏飞.汽车起重机箱形吊臂塑性极限状态的可靠性分析[J].锦州工学院学报,1990(4):23-29.[4]杨立治.起重机伸缩臂的优化设计[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2,21(4):177-179.[5]张汝清,吕思琳.箱形伸缩臂的优化设计[J].工程机械.198

8、3,(11):77-79.[6]周培德,汤泓.箱形伸缩式吊臂优化设计研究[J].工程机械.1987,(3):15-21.[7]周培德,刘军.离散变量法用于箱形伸缩式吊臂优化设计[J].工程机械.1990,(1):12-16.[8]雷正保.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在等强度条件下的优化设计[J].工程机械.1989,(12):8-11.[9]顾迪民,张淑华.轮胎式起重机伸缩臂架截面形状的优化[J].建筑机械.1988,(9):9-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