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

ID:43199785

大小:64.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8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_第1页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_第2页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_第3页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_第4页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秋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8课《陈毅市长》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毅市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剧情、戏剧的特点。2.流畅地朗读全文。二、教学过程1•导人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2.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舞台演出必然要受吋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人

2、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屮人物的咬字吐音。(1)正音释义。(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咅、分清节奏。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來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节奏划分示例: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4.剧情梗概。(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

3、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岀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把握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2.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复习上课时教学内容。⑴请同学回忆戏剧的三大特点。(2)尖锐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推动剧情发展,展示人物性格。(3)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矛盾冲突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不多的场次中反映出來。(2)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行动化和口语化。(3)回顾故事情节。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

4、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1.分析故事情节。(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提示:由故事情节来考虑戏剧冲突。讨论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Z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Z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间的矛盾冲突。(2)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提示:戏屮仅两个人物,而且两人始终都在舞台上,因而,不能以人物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同桌问讨论明确:碰到四个难题:被拒门外、谈话限吋、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据此,这场戏可分

5、四个层次:①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坐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②矛盾的发展(至“齐仰Z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三分钟的矛盾。③矛盾的激化(至“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难以说服齐仰Z的矛盾。④矛盾的解决(至结尾):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3,研读第一部分。(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一是交代陈毅市长曾下过请帖这一情节,为亲自登门夜访作了铺垫;二是表明齐仰Z不问世事,不问政治,对共产党不理解,及耿直的性格,这就为矛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三是渲染了舞台气氛,使观众产生了悬念。(2)—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

6、生。那么,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讨论明确:“再次按门上的电铃”“继续按电铃”表明陈毅的倔强与诚意;在“工作”上与齐仰之取得一致;齐仰之以“我在工作”拒访,而陈毅以“也是为了工作”求访。4.研读第二部分。(1)派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局?其他同学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讨论明确:弓1<陋室铭)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博得齐仰之的好感,缓和气氛,融洽了感情。(2)尽管齐仰Z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讨论明确:陈毅巧用“激将法”,称齐仰之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

7、是对有一门化学好像一窍不通”,这样一说,使清高、自信的齐仰之急于寻根究底,请陈毅“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于是,陈毅由被动转入主动,掌握了主动权。5.研读第三部分。出示投影片,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Z“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明确:⑴“共产党人的化学”指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改变旧中国黑暗的社会面貌,建立人民新中国的一场社会革命。(2)“革命化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