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

ID:43200005

大小:193.9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9-26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_第1页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_第2页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_第3页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_第4页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新编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经济学高培勇版重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分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三个特性。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亨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亨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量。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來的边际成木等于零。3.)

2、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圉Z外。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是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或政府发生作用的范围,只要有社会公共需要,即为政府的职能范围。一般为: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调节收入分配。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3.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及其必要性。一.资源配置职能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1

3、.)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外部效应的存在3.)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原因:1.)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公现象2.)客观上要求冇一种冇助于实现公平目标的再分配机制3.)市场机制的框架内,冇效的再分配很难完成,原因:(1)市场机制与公平分配机制相悖(2)社会上存在的私人慈善机构作用有限,缺乏统一性,有吋互有冲突.4.)公共财政具有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和条件:(1)征税(2)转移性支出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原因:1.)市场经济不能白动、平稳地向前发展。2.)政府作为市场上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冇童识地影响、调节经济,实现既无失

4、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増长,保持经济稳定发展。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含义: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与私人个别需要共同构成人类需要不可或缺。第二章;外部效应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应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

5、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使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3.矫正性税收与财政补帖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矫正性的税收的作用(以纸张生产为例)1.)将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Z上,以此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纸张的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木相等的最佳水平;2.)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纸张生产所带來的负的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或厂商(金业)以及需要的政府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厂商(

6、企业);3.)将负的外部性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除非外部边际成本趋近于无限大,不能足以通过税收给以补偿,只能停产)。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的作用1.)将外部边际效益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2.)増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并降低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其产量调整至社会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成木相等的最佳水平。3.)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1.名词解释:林达尔均衡。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來捐献自己

7、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屮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2、如何理解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当所有投票者按照各自偏好的结果进行排列时,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

8、公共经济学中,它被称作“中间投票者定理”。1)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屮间投票者意愿的那个提案会最终获胜。2)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