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ID:43209399

大小:16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03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Ⅲ教学建议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赵艳兵2008年8月21日一、【教学活动建议】(1)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2)讨论解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讨论先进思想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4)调查当地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教育与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系。(5)分组搜集材料,在主题班会上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6)举办文学艺术作品欣赏会,从历史的视野赏析文艺作品。第一种角度的整合:以时间为线索,中外结

2、合第二种角度的整合:以内容为线索,中外结合第三种角度的整合:三维目标的整合二、对教材三种角度的整合三、落实课标(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A级)课标要求一、文字与书法的发展脉络时期新石器商周春秋战国秦魏晋唐宋明成就刻画符号甲骨金文七国文字混乱小篆隶书书法艺术楷行草高峰重法尚意四家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书体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原始社会商朝商周秦朝秦汉唐朝魏晋唐朝特征图画象形文字雏形符号化成熟文字可识浇铸金文线条圆润标准籀文字型

3、略长圆润纤细布局匀称字型扁方雄浑方整平稳舒展字型方整平直稳重实用性强活泼实用雅俗共赏字型多变、简约奔放跃动代表大汶口、半坡陶器殷墟十万片散氏盘泰山刻石、李斯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兰亭序张旭怀素二、主要书体概要三、重点问题突破1、文字的重要意义2、秦朝统一文字历史意义3、魏晋书法成为自觉艺术的条件4、时代特征与书风的形成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A级)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①绘画艺术的源头;②形式有彩陶画、岩画、壁画等;③风格自然、生动、质朴、

4、粗犷、浪漫。2、战国、汉:①形式有帛画与壁画;②风格浪漫、古拙,线条流畅,色彩艳丽;③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二、绘画的成熟1、魏晋----文人画出现:①条件:佛道发展,文化多元;逐渐形成士人群体;②成就:文人画出现;绘画理论出现;顾恺之“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2、唐代:①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②体现盛唐气象:③题材多样;④吴道子、阎立本等。三、文人画的发展繁荣(文人意趣)1、魏晋:士人群体形成,文人画开端2、北宋:①成就:山水画独立;从写实到写意;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②条

5、件:重文风气;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内敛;3、明清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个性鲜明,流派众多,出现“扬州八怪”等风格奇特的画家;4、文人画的主要特点:①写意手法,不重色彩,讲求神似;②追求意境和气韵,寄托情怀;③非功利目的,自娱性质;④形式上诗书画印一体,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四、民间风情画的发展繁荣(民间风情)1、宋代: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民间文化繁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上最大亮点,代表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明清:小说插图、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等形式喜闻乐见,生活实用性

6、强。第9——10课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B级)一、汉代以前1、诗经:①中国诗歌源头,形成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②特点: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手法采用赋比兴;四言为主;现实主义色彩浓厚;③意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诗歌成熟的标志;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奉为儒家经典;④代表作:《硕鼠》《关睢》等;2、楚辞:①特点: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

7、体诗歌;句式灵活;浪漫主义色彩;又称骚体;②代表作:屈原的《离骚》;3、汉赋:①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手法夸张;气势恢弘。②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豪迈的时代精神、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二、唐诗1、特点:成就辉煌;题材丰富;流派众多;诗体完备;2、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3、代表:①边塞诗:王昌龄;②田园诗:孟浩然;③浪漫主义: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④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三、宋词1、特点:句式

8、长短不一;适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词牌;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3、代表:①婉约派:李清照;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四、元曲:1、渊源:元散曲源于宋代,与元杂剧合称元曲;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2、特点: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式灵活、3、原因:元朝取消科举制,实行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