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_刑法

法律基础_刑法

ID:43217493

大小:365.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0-03

法律基础_刑法_第1页
法律基础_刑法_第2页
法律基础_刑法_第3页
法律基础_刑法_第4页
法律基础_刑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_刑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律法主讲教师:张世泰教案制作:李谦法律基础第十讲刑法一、总则(1-101)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罚我国刑法的内容二、分则(102-451)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学习刑法的意义:1.懂得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有那些,才能懂得个人自由的范围。2.刑法所禁止的都是比较严重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行为。爱国要先从不做刑法禁止的行为开始。3.懂得自救和救济的途径,同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刑法<一>一、刑法概述<一>概念:统

2、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针对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立法现状:1979《刑法》1997《刑法修订案》<三>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指定罪与量刑都必须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法无明文不为罪。<1>该原则是刑法正义的基础<2>该原则反对报应刑罚<3>该原则是发挥刑罚最佳效果的必由之路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刑相适应原则:指犯罪的轻重与刑罚的轻重相对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二、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什么事和在什么时间内有效力。<一>刑法的空

3、间效力:指刑法效力所及的地域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于本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领陆:大陆、岛屿领水:内水、领海、界河领空:约100-110公里底土:领陆、领水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拟制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航空器内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行为或结果只要有一项即构成③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民族自治区可依法变通新的单行刑事法律享有外交特权、豁免权的外国人的犯罪<二>刑法对人的效力国内: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国外:一般公民在国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可适用本法,但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

4、在国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1.中国公民2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国内: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一律适用本法。国外:①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②按本法规定最低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徙刑③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才适用我国刑法。<三>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生效时间公布以后,经一段时间再生效公布之日生效2.刑法的失效时间由立法机关宣布新法代替旧法3.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案例我国1997年刑法修订后,3月份公布,但到10月1日才生效。某甲9月30日犯了罪,10月5日被逮捕,11月5日法院进行审判。对甲应适用1979年的刑法还是19

5、97年修订后的刑法?解析:应适用1979年刑法,但如果1997年刑法规定适用刑罚较轻时,应适用新的刑法。这就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如果按照79年刑法应判处5年有期徒刑,但如果按照97年刑法,应判3年的,应适用97年刑法。三、犯罪(P108—113)<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1.犯罪的概念:(刑法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

6、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具有刑事违法性<3>具有刑罚惩罚性2.犯罪的特征<1>具有社会违害性某人盗窃10元钱未满14周岁的人盗窃5000元已满16周岁的人盗窃5000元<二>犯罪构成概念:构成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的综合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1>在我国刑法中,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1.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须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相区别: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人。例:某甲盗窃了某乙的录像

7、机,构成了盗窃罪,该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某乙对录像机的所有权;犯罪对像为录像机。2.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主要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犯罪行为:表现人的意识和意志,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A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外部动作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定义务职务或业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的原因而产生的义务原因如汽车撞人,无论是谁的责任,汽车司机都有义务将受伤的人送往医院。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应履行的义务。B不作为:<2>犯罪结果:指危害行为对社会关系已经造成或

8、实际可能造成的损害。<3>犯罪行为与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