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

ID:43217584

大小:774.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03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_第1页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_第2页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_第3页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_第4页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_刑法一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教师:张世泰罗静第一讲绪论第二讲民法(一)第三讲民法(二)第五讲婚姻法第六讲继承法第四讲民法(三)第七讲行政法第八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讲税法第十讲刑法(一)第十二讲民事诉讼法第十三讲刑事诉讼法第十一讲刑法(二)第十四讲行政诉讼法第十讲刑法(一)总则(1-101)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犯罪与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罚分则(102-451)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性质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刑法<一>一、刑法概述<

2、一>概念: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针对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立法现状:1979《刑法》1997《刑法修订案》<三>基本原则:(P281-282)1.罪刑法定原则:指定罪与量刑都必须依照法律的明文规定,法无明文不为罪罪刑法定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司法专横的产物,我国1979年《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该原则,仅在内容中有所涉及,同时又规定了类推制度,故97年《刑法修正案》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同时,废除类推制度。于

3、此,我国刑法上罪刑法定原则,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1>该原则是刑法正义的基础<2>该原则反对报应刑罚<3>该原则是发挥刑罚最佳效果的必由之路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3.罪刑相适应原则:指犯罪的轻重与刑罚的轻重相对应,重罪重判,轻罪轻判。二、刑法的适用范围(P282-284)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什么事和在什么时间内最有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指刑法效力所及的地域范围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

4、的以外,都适用于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领陆:大陆、岛屿领水:内水、领海、界河领空:约100-110公里底土:领陆、领水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拟制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航空器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行为与结果择一标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民族自治区可依法变通新的单行刑事法律享有外交特权、豁免权的外国人的犯罪<二>刑法的对人效力1.中国公民国内:一律适用我国刑法国外:一般公民在国外犯本法规定之犯罪,可适用本法,但按本法规定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在国外犯本法规定

5、之罪的,适用本法2外国公民(无国籍人)国内: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以外,一律适用本法。国外: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最低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徙刑按犯罪地的法律也应受处罚<三>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生效时间公布以后,经一段时间再生效公布之日生效2.刑法的失效时间由立法机关宣布新法代替旧法3.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四>刑法的普遍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五>我国刑法的独立刑事管辖权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6、犯罪,依本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虽经外国审判,仍可依本法追究。但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的,可免除或减轻处罚。三、犯罪(P285-286)<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刑法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特征:<1>社会

7、危害性主客观相统一质与量相统一<2>刑事违法性<3>应受惩罚性<二>犯罪构成(P286-289)1.概念:构成犯罪的主客观要件的综合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1>在我国刑法中,犯罪客体是构成犯罪的必务条件。(但在刑法条文中,犯罪客体不一定直接表达出来,它或指出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或指出被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对具体的危害行为表现形式加以描述等。)<2>须将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相区别:犯罪对象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人。例:某甲盗窃了某乙的录像机,构成了盗窃罪

8、,该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某乙对录像机的所有权;犯罪对像为录像机。3.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如时间、地点、工具、手段、结果等。<1>犯罪行为:表现人的意识和意志,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A作为:行为人以积极的外部动作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B不作为: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应履行的义务。法定义务职务或业务上的义务行为人先前的原因而产生的义务原因<2>犯罪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