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北岛

《回答》北岛

ID:43220509

大小:2.6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0-04

《回答》北岛_第1页
《回答》北岛_第2页
《回答》北岛_第3页
《回答》北岛_第4页
《回答》北岛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答》北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回答》——北岛朦胧诗经典,你又知道哪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北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代人》顾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卞之琳为期待而绝望,为绝望而期待绝望是最完美的期待,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偈(jì)子》北岛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星星变奏曲》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被驱

2、逐出境(因何原因被驱逐网上查不到)。定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代表作:《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

3、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回答》的创作背景《回答》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与四五运动是否有关系存在争论),初刊于《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

4、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北岛是带着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强烈的否定倾向进入诗坛的。他在小说《波动》里曾借主人公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诗,过去喜欢它美丽的一面,现在却喜欢它鞭挞生活和刺人心肠的一面。”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听一听名家朗诵《回答》诗题取名《回答》,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起因、回答的对象。诗人的回答对象很明显,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那充满悸谬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1966—1976)。北岛经历过十年浩劫,

5、对一代青年在丑恶与虚假中受到的损害和欺骗的现实,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他深深理解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青年心灵的创伤,因而他的诗中留下了青年的苦闷、徘徊、激愤、反抗,以及思考与追求的心灵图画,留下了“一代人正在走过”的历史,留下了青年蹒跚而坚实的足迹,这就是北岛诗歌的主要内容。接下来,请同学们跟我们一起学习《回答》第一小节:前两句用了对比和比喻手法。首先“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四个意象分别用比喻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四个意象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

6、”一组,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存在着明显的对比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反差,使这两诗行形成了横向的比喻关系,以及纵向的对比关系。就这两句,已能很好地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第二小节:如此怪诞的现实世界让北岛发出了疑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这首诗写于1976年,很自然地将“冰川纪”联想成文革时期,如将这意象放到人际关系上看(当然也可以其他角度),那么“冰凌”的含义,便可用来形容人们互相攻击、互相猜忌

7、情形。所以这句的意思是指既然人情极度冷漠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攻击,不能融洽相处呢?“好望角”解释为有了新的希望,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地方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呢?此外,冰川和好望角刚巧相反,如冰川代表人情冷漠,那么好望角便暗指希望的产生。所以,这里既有句式的重复,也有时空上的对比。第三小节:诗人要回答这样的世界: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要做什么?诗人说:他是来判决这世界的。诗人只带了纸、绳索和身影。诗人要用自己的诗(纸)来审判这世界吗?诗人要用绳索来处决那虚伪的世界或者那些卑鄙者吗?

8、诗人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理想吗?反正诗人不相信这样的社会,诗人准备反抗。第四小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小节:四个排比句情感强烈激昂,表现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小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