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各论hd

针灸治疗各论hd

ID:43225951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04

针灸治疗各论hd_第1页
针灸治疗各论hd_第2页
针灸治疗各论hd_第3页
针灸治疗各论hd_第4页
针灸治疗各论hd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各论hd》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疸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尤以目睛黄染为其主要特征。历来对黄疸分类和名称较为繁复,一般分为阳黄与阴黄两类。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包括胆源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等。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当超过34μmol/L时即可发生黄疸,若尚未表现时称为隐性黄疸。病因病机中医认为,黄疸的致病因素主要为湿邪。其发病原因,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而病变脏腑多在肝胆脾胃。如外感湿热疫毒,蕴结脾胃,熏蒸肝胆,胆液不循常道,侵淫外溢于肌肤发为阳黄;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以致脾胃

2、虚弱,中阳不运,湿从寒化而内阻,胆液为湿所遏,渗溢肌肤而成阴黄,或由阳黄失治转变为阴黄者。西医认为,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发生异常都可导致黄疸。溶血性黄疸为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形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代谢限度。肝细胞性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及肝小叶结构破坏使胆红素反流入肝淋巴液和血液中。阻塞性是由于胆汁排泄不畅。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阳黄与阴黄起病速,病程短,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黄而短赤,腹胀,大便秘结,胸闷呕恶,舌苔黄腻,脉滑数。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畏寒,脘痞腹胀,

3、舌质淡苔腻,脉沉迟。阳黄:治法:疏泄肝胆,清化湿热。毫针刺用泻法。主穴: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内庭、太冲。配穴:胸闷呕恶加内关、公孙;腹胀便秘加大肠俞、天枢;热重者加大椎;急黄神昏者加水沟、中冲、少冲。阴黄:治法:温化寒湿,健脾利胆主穴:脾俞、胆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腹胀便秘或便溏加大肠俞、天枢;瘀血内阻加血海、膈俞;神疲畏寒加命门、气海。其他疗法水针选穴:肝俞、脾俞、中都、日月、阳陵泉。方法:采用板蓝根、丹参或维生素B1、B12注射液,每穴0.5~l毫升,每次2~4穴,隔日1次,10次为1疗

4、程。慢性可选黄芪或当归注射液。按语1、区分黄疸类型。针灸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肝胆汁淤积、胆道阻塞引起的黄疸效果较好,可根治其原发病,在急性期应严格执行消费隔离制度。对溶血性、遗传性疾病所致黄疸疗效不佳。其他原因引起之黄疸,应采用中药或中、西医综合措施,针灸可配合应用。对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炎所致黄疸需运用各种方法加以抢救。2、注意针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针灸治疗黄疸的机制包括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促进胆囊收缩,改善肝血流,消除胆汁淤积等。选择强壮穴对预防肝炎有积极意义。护理平时嘱病人保持良

5、好的精神状态,戒忌烟酒。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和熬夜。专家治验丘茂良(南京)治疗病毒性肝炎取足三里、阳陵泉、行间为主穴,发热配外关、曲池、湿浊加期门、支沟,呕吐加内关、内庭。针刺用泻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共111例,治愈102例,治愈率为9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