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各论

针灸治疗学各论

ID:21733784

大小:65.8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4

针灸治疗学各论_第1页
针灸治疗学各论_第2页
针灸治疗学各论_第3页
针灸治疗学各论_第4页
针灸治疗学各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学各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篇各论第一部分内科疾病一、神经内科疾病(一)痹症:病因病机、治则、处方【病因病机】1.病因:内因—正气不足外因—风寒湿热2.病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分类】1.行痹(风痹):疼痛游走,痛无定处2.痛痹(寒痹):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则减3.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临床表现】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常有发热、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红、肿、疼痛,特别是膝、肘、腕、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手足小关节,以关节肿

2、痛、活动受限、“晨僵”为特点。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关节韧带附着处骨质增生为特点。【治则】通经活络止痛,行痹+活血祛风;痛痹+温经散寒;着痹+除湿化浊;热痹+清热消肿【处方】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二)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在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局部痛觉和触减退,无肌肉萎缩,无膝反射改变。【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以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组成】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方义】风市、环跳——疏通少阳经气伏兔、血海——通行气血阿是穴——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

3、瘀(三)腰痛:相关经脉、病机、主方及方义【相关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肾经【病机】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分类】寒湿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临床表现】腰部疼痛【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针灸并用,补法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针灸并用,补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组成】委中、肾俞、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方义】委中—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肾俞—壮腰益肾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四)坐骨神经痛:临床分类、治则、取穴特点【分类】根性坐

4、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表现】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性、电击性、烧灼性疼痛为主症。【治则】通经活络、疏筋止痛,针灸并用,泻法【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组成】1.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2.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方义】环跳—两经交会穴,一穴通两经阳陵泉—筋会,可疏筋通络止痛(五)痿证:辩证、治则、处方【临床表现】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瘫痪或肌肉萎缩【辩证】1.肺热伤津: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红

5、,苔黄,脉细数2.湿热浸淫: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肿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脾胃虚弱: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而不华,神疲乏力,舌淡或有齿印、苔腻,脉细无力4.肝肾亏虚: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萎缩严重,舌红、少苔,脉沉细。【治则】肺热伤津、湿热侵淫——清热祛邪、通行气血,只针不灸,泻法脾胃虚弱、肝肾亏虚——补益气血、濡养筋脉,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手阳明、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组成】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及胸夹脊

6、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方义】阳明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治痿独取阳明”外关、风市——属于手、足少阳,辅助阳明通行气血阳陵泉——筋会,通调筋脉三阴交——健脾、补肝、益肾,以达强筋、壮骨、起痿(六)末梢神经炎【临床表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治则】早期——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只针不灸,泻法后期——补益肝肾、养血柔筋,针灸并用,补法【处方】以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七)中风:治则、处方、方义【临床表现】中经络—半身不遂、舌强语骞、口角蜗斜而无意识障碍中脏腑—神志恍惚、迷蒙、嗜睡

7、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治则】中经络—调神通络、行气活血,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中脏腑—醒脑开窍,闭证兼开窍启闭,只针不灸,泻法脱证兼回阳固脱,重用灸法,补法【处方及方义】中经络:水沟或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水沟、百会——督脉入络脑,可调脑神、通脑络内关——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疏通肢体经络中脏腑:水沟、素髎、百会、内关水沟、素髎——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百会——督脉要穴,内络于脑,醒神开窍作用明显内关——心主血脉,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

8、行(八)面瘫:病因病机、病变部位、治则、处方【病因病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侵袭人体→经气阻滞,脉络失养,筋肉纵缓不收【病变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