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ID:43226659

大小:6.2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4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_第1页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_第2页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_第3页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_第4页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一、正确认识独生子女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特点三、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正确认识独生子女1、针对独生子女的两种对立的看法2、独生子女也是普通儿童3、必须纠正对独生子女的偏见二、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特点1、有利条件2、不利因素3、独生子女家教误区三、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1、关爱而不溺爱2、融合而不游离3、信任而不纵容4、帮助而不取代5、疏导而不对抗思考题1、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在理论上有什么错误?在实践中有什么危害?2、中国的家长为什么容易矫惯溺爱独生子女?3、你认为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针对独生子女

2、的两种对立的看法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篇独生子女研究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1906年德国医师内特尔出版专著——《独生子女及其教育》。▲德国的施麦因格总结了内特尔、鲍哈诺以及其他学者阐述的研究成果,并对照儿童和青春期的心理特性加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西方的早期研究之所以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是因为当时的独生子女大多属于非婚生子女。独生子女是“优等儿童”▲美国的约翰·克劳迪等人,从1960年开始到1980年通过对40万名中学生的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富于创造性,更有教养,更成熟,对事

3、业更敏感。▲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发表的《对出生次序、个性和智力商数的研究说明了什么?》一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头生子女一般都很有成就,独生子女也很出色,并认为独生子女智力较强。有利条件▲怀孕前注意优生,怀孕期间注意产前调养,出生后也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呵护和关注。因此,独生子女的生理质量和健康状况一般都比较好。▲独生子女的最大优势是父母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投入财力多,投入精力大,使孩子的教育条件和营养条件远远超过了多生子女。独生子女也是普通儿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是环境的产物,而非遗传的原因。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在非独生子女身上同样能找到。独生子女有特异性的说法是不

4、能令人信服的。新的理论研究也证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较,在身心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必须纠正对独生子女的偏见我国舆论界对独生子女特点的看法,以90年代为分界点。此前,普遍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青年”,此后,开始转向。我国独生子女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是大规模的,而且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作为新近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理所当然地受到全社会的特别关注,独生子女身上的毛病、缺点也因此而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并且被夸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是一样的。他们能否顺利成长的关键在于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不利因素家庭教育中容易产生“过分现象”:过多照顾

5、、过高期望、过分爱护、过度保护……“独子”没有兄弟姊妹分享父母的爱,没人和他分争食物和玩具,容易形成霸道、自私和孤独的性格。“独子”容易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4-2-1”型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家庭的基本功能全面解体与重构,形成“全家为一人”的家庭生活模式,从而降低独生子女的社会化发展水平。独生子女家教误区爱得过份包办过多迁就过甚浪费过度期望过高《新快报》(2007年9月16日)日前,广东工业大学大一男生小孔因不习惯大学生活,竟用玻璃片割颈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因生活不习惯而至于自杀的大一新生,毕竟为数极少。但因生活不习惯而闹着要退学的大一新生,就曾有过。因为担心

6、生活不习惯,大一新生的父母驻留下来陪读的,则不在少数。以前只见过送进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不习惯新的环境而哭闹着要回家;没曾想,读了大学,还会有生活不习惯的烦恼;而且,还闹得父母陪读,闹得退学,甚至于闹得自杀。这种长不大的孩子越来越多,无疑说明教育存在着问题,尤其是证明着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有问题。“独苗”到“森林”的希望今年14岁的宣宇在重庆市区的一所中学念初二,那是一所在该市数一数二的中学。但记者了解到,宣宇的家并不在重庆市区,而是在很远以外的郊县黔江。为什么宣宇会跑这么远来上学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都希望我能上好高中,考好大学。”

7、宣宇的妈妈王小洁告诉记者,小宇是家里的“独苗”,一大家人都盼着他能有出息。所以从小到大,家里都尽可能地给他的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记者了解到,小宇家的情况并不特殊。很多家长都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独苗”身上。“在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处在一个很核心的地位,一家人把全部希望都寄于其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晓曼认为,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自然会对这个孩子投入全部精力、倾入全部感情。她说:“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有出息,这是人之常情。特别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形成后,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两辈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关爱”到“溺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