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

ID:43242595

大小:1.64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0-07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_第1页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_第2页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_第3页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_第4页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明发现小故事》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明发现小故事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今山东滕州)。鲁班发明锯的故事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

2、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

3、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

4、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5、。甜蜜的创意一天,俄国化学家法利德别尔格的妻子娜塔莎要为丈夫准备一个生日宴会。法利德别尔格简单地用过早餐,就去了实验室。生日宴会在烛光中开始了。法利德别尔格高兴地与朋友们边用餐边交谈着。忽然,一位朋友说道:“这香酥鸡块好甜。”“这甜牛排别有风味!”另一位也说道。“娜塔莎的手艺真不错。”这些朋友似乎要给主人留些面子。要知道,鸡块、牛排一般是不放糖的。晚餐结束,朋友们走后,科学家向妻子问起甜鸡块的事。娜塔莎说:“我也觉得奇怪,我并没有放糖啊。”“这是怎么回事?”法利德别尔格一心想弄明白。他检查了厨房的用品和餐具,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他舔了舔盘子的边缘,发现盘子

6、是甜的。他觉得奇怪,又舔了舔自己的手,发现自己的手也特别甜。于是,他从口袋里取出那支从实验室带回的沾满实验药剂的铅笔,用舌头一舔,觉得甜得受不了,连忙吐了出来。法利德别尔格连夜赶到实验室,进行药剂检查。最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种比糖不知甜上多少倍的东西。这个偶然的发现,给法利德别尔格指明了研究方向。他也终于从又黑又臭的煤焦油中提炼出了一种特别甜的白色结晶体,这就是被后来称作“糖精”的比蔗糖甜500倍的甜味剂。1879年,法利德别尔格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糖精的专利。1886年,他移居德国,并在那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糖精厂。他后来笑说:“这是我生日那天,妻子送给我的甜密

7、礼物。”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1881.8.6-1955.3.11),英国微生物学家。1881年8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过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立下赫赫功劳,而弗莱明的发明则属偶然。一天,屋顶的灰尘掉进了弗莱明的菌种培育器皿中,他没有照常人那样将菌种倒掉从头再做,而是留下来进一步观察。他惊奇地发现,器皿中灰尘附近的菌种死了!从对灰尘的研究中,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弗莱明加以保密,之后写出了洋洋洒洒的学术论文,因此而得到了诺贝尔奖。在接受诺贝尔奖时,他公开了这一秘密,谦虚地

8、讲道:我的贡献就在于没有忽视这一极偶然降落来的灰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