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

ID:43247821

大小:93.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8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_第1页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_第2页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_第3页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创新课堂优化方案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练促学巩固新知①D一④C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坏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降温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①白天的谷地③夜晚的谷地A.①②C.③④解析:第1题,②白天的山坡④夜晚的山坡B.②③D.①④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2、形式。A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就气压而言,应是A>B>C>D:就温度而言,应为B>A>D>Co第2题,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能源,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风是由郊区吹向市区。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可对城市空气起到净化和增湿的作用。第3题,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谷中保温较好,大气温度降低幅度小;山坡上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较多,密度增

3、大,因而沿坡下沉吹向谷地,形成山风。答案:l.A2.C3.B对点练二大气水平运动风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4〜5题。4.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5.此时,图屮M地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4题,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丙处气压高于丁处;在垂直方向上,海拔高气压低,故气压甲〉乙>丙>丁。第5题,同一水平面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

4、方,北半球近地面最终形成的风向向右偏转与等压线成一定的夹角,故M处为东北风。答案:4.D5.A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乞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6〜8题。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0点风向为()B.②或⑥D.③或④8.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5、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解析:第6题,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应考虑两种情况,近地面为⑥,高空由于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转至与等压线平行,即⑦。第7题,高空风向不考虑摩擦力,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由于不确定此图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应为③,在南半球高空应为⑦。第8题,在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和风速,两力的合力与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答案:6.A7.C8.D◎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拿握以下内彖?重点必背1.热力坏流是如何形成的?2.如何判断等压

6、而(线)图?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有什么样的影响?微点拨1.空气不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是受热力作用引起的运动,与高低压差没有关系。2.水平气压和垂直气压的比较:水平方向上,高气压区气压大于低气压区气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3.风向:风向是指风吹來的方向,如北风,风由北往南吹;东南风,风由东南往酋北吹。4.地转偏向力与风:地转偏向力与风的运动方向垂直,其大小仅影响风的运动方向,不影响风的运动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