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ID:43250911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7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1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2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3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4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5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6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7页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_第8页
资源描述: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奈达翻译理论简介王丹(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作为一位学者,教师,创新者,和颇具影响的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圣经翻译方面所产生的世界影响无人能及。由于他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由此被引入一个引人入胜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关健词: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一、奈达的翻译理论西方现代翻译研究的一大特点,是把翻译问题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逻辑学、人类学和哲学等不同的角度,试图对翻译研究这个古老的课题赋予新的含义,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奈达(EuguneA.

2、Nida)的理论就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突岀代表。奈达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多所大学作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在89岁的高龄,他还到非洲讲学。奈达在约40年时间里,两百多次出行世界各地,目的就是“要了解不同语言间顺利交流必然需要解决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问题”(《FascinatedbyLanguage》P7)。奈达较之其他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在全世界更有影响原因之一是,在自1946年起的近60年里,他周游了世界,帮助译者解决了《圣经》翻译中的实际问题,而其他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缺乏这种机会。他的FascinatedbyLanguage—书

3、记述了他在南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北美、东欧、西欧的实际经历,总结了他接触《圣经》翻译实际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奈达的第一本专著是《〈圣经〉翻译》(BibleTranslating),岀版于1946年。最有影响的是《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尽管一生与《圣经》翻译不分,但奈达并没有翻译出版过《圣经》(《语言迷》(FascinatedbyLanguage),P135,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3)o严格说来,奈达不是翻译家,而是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二、奈达的三个翻译思想发展阶段(一)描写语言学阶段,

4、这是奈达翻译思想发展及其整个学术活动的第一个主要阶段,时间从1943年到1959年。在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现象和词法现象。他不是把语言差异当作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当作相同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在这一时期,奈达的学术活动由英语的100句法和词法的一般描写逐步转向多语种比较的具体研究,特别是有关对《圣经》翻译的研究。(二)交际理论阶段,从1959年到1969年,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964年他出版了重要专著《翻译科学探索》(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ng),此书的问世,可以说是奈达

5、翻译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对这一时期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加以综述,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2.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3•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4•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分析、转语(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社会符号学阶段70年代开始,奈达对他的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在原类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把其有用成分纳入了新的社会符号学的模式。1986年出版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FromOneLanguagetoA

6、nother)一书中有奈达主笔的部分较完整的反映出了奈达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是笫三发展阶段的代表作。这一著作有以下四点改变和发展。1.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具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2.指出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4.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问题。他认为,必须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他进行解释时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并把意义重新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各类意义又分为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两个层次。三、奈达的理论贡献奈达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一种用新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

7、化的气氛,以增进人类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了解。他坚持认为:任何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够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在语言之间、文化之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适当方式重组原文形式和语义结构来进行交际。(-)奈达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尊重接受语的特征,不要一碰到困难就想自己创造语言,而要尽可能地挖掘接受语的表达潜力。并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即“动态对等”。1969年,在与查尔斯•泰伯合写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