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翻译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

ID:38626217

大小:4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6-16

奈达翻译理论_第1页
奈达翻译理论_第2页
奈达翻译理论_第3页
奈达翻译理论_第4页
奈达翻译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奈达翻译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的重新审视字体大小:大-中-小xiamenmts发表于11-01-1817:59阅读(291)评论(0)分类:翻译管理对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的重新审视——从奈达翻译定义的错误译文谈起李田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摘要:本文指出并分析奈达翻译定义的中文译文中的错误,提供参考译文,指出奈达不主张“等值”、“等效”翻译。“等值”、“等效”、“对等”、“对等语”,“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术语是错误的术语,它们用一个“等”字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将奈达翻译理论曲解成求等的翻译理论,然

2、而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求似不求等。文章建议澄清错误译文在译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尤金,奈达,翻译定义,错误译文ChineseTranslationTheoristsShouldRereadNida’sTranslationTheory—CommentsfromtheWrongTranslationsofNida’sTranslationAbstract:ThewriterofthispaperpointsoutandanalysesthemistakesintheChinesetranslatio

3、nofEugeneA·Nida’sdefinitionfortranslation.Areferencetranslationbythewriterisprovided.Inthispaperthesuggestionismadethatthegreatinfluencecausedbythewrongtranslationsshouldbeliquidated.KeyWords:EugeneA·Nida,translationdefinition,wrongtranslation在现在的中国译论界,

4、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名字如雷贯耳,它的响亮程度不亚于严复。究其原因,是他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轰动效应。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译界几乎人人言必称奈达,言必称奈达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有人认为翻译的“等值”或“等效”翻译标准,在于使信息量化,以便科学传达言语信息。机器翻译的出现和发展,对语言信息的量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老的翻译标准不适用了,而等值标准显示它的优越性。(1)翻译涉及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表达意义,神韵和风格。意义、神韵和风格不能量化。现

5、代语言学或翻译学没有提供量化意义、神韵和风格的方法,人们无法对意义、神韵和风格计量。“等值”、“等效”翻译的提法貌似科学,其实不科学。奈达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翻译家,他清楚地知道语言的文本意义不可能一点一滴地落实,也不存在什么“全部意义”。不同语言之间的形式差异和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差异造成了翻译中的许多不可译因素,他不可能提出“等值”或“等效”翻译原则。请看他在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2)中的翻译定义。Translationconsistsinreprodu

6、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奈达的翻译定义没有一点“等值”、“等效”翻译的痕迹。定义自始至终无“等效”或“等值”二词出现,也没有“对等”之义。笔者见过的20多种奈达定义的译文都很值得商榷。现将其中一种译文引用如下并加以分析(其他译文与此译文大同小异):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

7、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此译文至少有以下7处值得商榷。1.“首先指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奈达的原文根本没有要求这两方面的对等。“对等”是精确词,100%对100%才是对等。2.“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的、最自然的对等语”,此处的“对等语”是什么意思?译入语中存在一种“对等语”吗?英译汉时,汉语是译入语,汉语中的“对等语”是什么语呢?奈达的定义中没有“对等语”一词。另外译文中的“用”字在原文中体现在何处?这是误译,也是“等效”、“等值”翻译的来源。有

8、译论家评论说:“奈达的定义增加了‘信息’和‘对等’这样的概念,蕴含了翻译的‘等值标准’的意义”。其实,奈达的定义的原文没有“对等”的意思。这是译文引起的误解。3.原文“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中的“inthereceptorlanguage”的中文意义是“用接收语”,不是“在译入语中”。其中的“in”是“用”的意思,相当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