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ID:43265431

大小:4.9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10-07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_第1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_第2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_第3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_第4页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曾小平sdsdzxp@163.com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2005年中国教育学会第18次学术年会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期间向全国重点推广的两个教学课题1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简称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主持: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汪秉彝教授)2“学区建设”与“蓝天计划” (主持: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主要变

2、化:在原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将双基拓展为四基,传授学生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二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教学案例三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一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 的基本教学模式(观察、分析)创设数学情境注重数学应用解决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学习:质疑提问、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探究、猜想)(求解、反驳)(学做、学用)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第1环节创设

3、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数学信息,启迪学生的思维,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比如要引入分数的学习,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姐弟两人分6个苹果,每人分几个?姐弟两人分2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几个?姐弟两人平均分1个苹果?怎么分?每人得到多少?姐弟三人平均分1个苹果会怎样呢?(用实物模拟演示)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第2环节提出数学问题,对情境的材料或现象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综合、实验、抽象之后,提出有价值的或发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情境:一块菜地,它的1/2种黄瓜,1/3种辣椒,中间是过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第3环节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探索性或求证性问题,寻找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各种答案。班级铅笔盒中有13支铅笔,6位小朋友每人拿走1支,铅笔盒中还剩多少支铅笔?解答:(1)数出13个小方块,拿走6个,数一数剩下的有7个;(2)在纸上画出13个小圆圈,划掉6个,数一数剩下的,有7个;(3)13-6=7;(4)和10联系起来,13-3=10,10-3=7。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第4环节注重数学应用,就是面对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思想方

5、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解决来解决实际问题。例1旅游计划,某人计划用5天的时间去某地旅游,所需费用大概是多少?例2面积分割,用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为两部分。如果要使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这条直线应当满足什么条件?模式的核心: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在联系:创设情境是前提,提出问题是核心,解决问题是目标,应用知识是归宿简而言之,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本质上是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纽带的启发式教学。二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

6、学 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1轴对称图形贵阳市南明小学六(4)班执教:明方翎老师2002.11情境激趣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风筝。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风筝的几何图形特征,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阅读教科书的轴对称定义。合作动手操作发给每个小组有一些方格纸,上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含等腰三角形)、平等四边形、梯形(含等腰梯形)、圆等图形。要求学生动手折一折,找出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讨论中有甲组同学提出: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7、,其理由如下:剪开可拼合成为轴对称图形学生A(程一鸣)立即反驳: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不符合书上的定义。不要把它剪开拼合,就用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沿虚线对折不能重合,而且沿其它直线对折也不能重合。(A从对轴对称概念的本质理解上反驳)1生A:如果是这样,那很多图形都可以通过剪、拼的办法,凑成一个轴对称图形。(A又举反例反驳)(甲组的成员开始动摇,有的同学开始赞成生A的说法。)教师见时机已到,便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谁说得有道理?众生:应该像生A所说的那样,在不改变原图形形状的基础上来判定。注重知识应用课件展

8、示一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定义去鉴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其对称轴。再次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再组织学生分组作剪纸作业——互相展示、交流并指出所剪图形的对称特征。拓广应用空间通过课件展示一组著名的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走向“对称世界”。案例2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贵州省安龙县第二小学执教:叶丽华2002.9情境:展示两块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瓷砖10cm16cm14cm20cm生:周长相等,面积是不是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