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建筑简析·

汉代建筑简析·

ID:43276281

大小:8.19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10-07

汉代建筑简析·_第1页
汉代建筑简析·_第2页
汉代建筑简析·_第3页
汉代建筑简析·_第4页
汉代建筑简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建筑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汉代建筑艺术与风格企划部宋子洋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西汉为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蜀汉昭烈帝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汉朝的历史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

2、,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至今没有发现一座汉代木构建筑。但这时期建筑形象的资料却非常丰富,汉代屋墓的外廊或是庙堂、外门、墓内庞大的石往、斗拱、都是对木构建筑局部的真实模拟,寺庙和陵墓前的石阙都是忠实于木构建筑外形雕刻的,它们表示出木结构的一些构造细节。但这些“准实例”唯一的不足之处是无法显示室内或内部构造。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明器,对真实建筑的形象、室内布置、以及建筑组群布局等方面都作出形象具体的补充。根据这些,人们对汉代建筑的认识才充实丰富起来。(明器,即

3、冥器。活着的人相信死去的人灵魂不灭,将在另一个世界重生,因而把他生前用过或喜欢的东西仿制出来埋在墓里。)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基本特征阶基柱础屋面阶基柱础门窗斗拱构架屋顶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阶基:阶基为中国建筑三大部分之一。在汉代,未央宫前殿。“疏龙首山以为殿台”;“重轩三阶”,文献可稽。川康诸阙亦有下以阶基承托,阶基四周刻作若干矮柱及斗者。画像石中,厅堂及阙下亦多有阶基,亦用矮柱以承阶面,柱与柱之间刻水平横线,殆以表示砖缝。直至唐五代,此法尚极通行。台阶中间砌置的一级一级的阶石成为踏跺。“如意踏跺”是踏跺的一种,就是踏跺的两侧没有垂带石,从台阶两侧可以直

4、接看到踏跺的退齿形状。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垂带踏跺:两边安有垂带石的踏跺,其形象主要区别于不设垂带石的如意踏跺。礓碴:慢道的一种,即台阶不是一步一个阶或者一个级,而是用砖、石等的棱角向上侧砌成搓衣板似的路,路面呈锯齿形,锯齿比较整齐,而且不是突出得过高。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龙尾道:当坡道较长时,可以将坡道做成平、坡相间的形式,而这种长长的逐步上升的坡道,形象就如微有起伏的龙尾,所以称为“龙尾道”。龙尾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形体较长的阶梯,长者可达百米左右。龙尾道大多用在宫殿建筑的前方,以增加宫殿建筑的气势。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慢道:较为平缓的斜坡道或者阶梯,它

5、是相对于平行道路和陡直道路而言的一种道路称谓。慢就是缓慢的意思。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陛:《羲训》中说:“陛升高阶也”,也就是说特别高的台阶叫做“陛”。皇帝所居宫殿的台基最高,所以殿前的台阶就叫做“陛”,因此臣子都称皇帝为“陛下”,意思就是说自己再台阶之下向皇帝禀报事情。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御路:在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其台阶的中间部分不砌条石,而顺着台阶的斜向放置汉白玉或大理石等巨石,石面上雕刻龙纹等精彩图案,显得富贵而尊贵,这一部分石面就叫做“御路”。御路虽然作为“路”,但是人并不能在上面行走。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柱础:汉代建筑中柱多

6、八角形,也有少数方柱,都比较粗壮而且收杀比较急促。高柱,一般高度仅为柱下径的三点三到三点六倍,短一点的仅为一点四倍。一般柱子上面要么施放斗拱,要么施放大斗,柱下的础石一般为方形,雕琢都极为粗糙。孝堂山石室正中立一八角柱,高为直径的三点一四倍,上下同径没有收杀。上面施放大斗一枚,下面以相同形状的斗作为基础。出土汉墓砖中亦有上有斗下有斗形础之圆柱或八角柱,殆即此类柱之砖制者;但较为修长,其高可及径之五六倍。画像石中所见柱,难以判其为方为圆,柱下之础石,似有向上凸起而将柱底凹入,使相卯合者。汉代若果有此法,虽可使柱稳定,然若上面重量过大或重心偏倚,则易使柱破裂

7、,故后代无用此法者。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鼓镜:又称古镜,是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露明部分,平面呈圆形或方形,以便与柱子衔接,四面加成混线线脚。明代以后的北方建筑柱础大多使用这种形式。鼓蹬:柱础的上端做成鼓形石墩,其弧形的侧面上,有时还浅浅地雕刻有花草纹样,这样的鼓形石墩称之为“鼓蹬”,它多出现于气候潮湿地区的建筑中。鼓蹬凸出于地面的露明部分,一般高度在柱径的十分之七左右,也有高一个柱径的,但是比较少见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覆盆:和古镜一样,也是柱础的一种发展形式,在宋代时期最为常见。所谓覆盆,也就是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为枭线线脚,柱础呈盘状隆起,就像是倒置的盆。素

8、覆盆:不加雕饰的素作覆盆基础,称之为素覆盆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析中国汉代建筑风格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