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3287281

大小:144.5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百强技】河北省式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題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5分)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徳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它是在说明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B.《德拉古法典》的制定过程充满血腥与斗争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D.《徳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2、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

2、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3、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4、梭伦改革屮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5、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

3、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6、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屮你并不能看到的是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A.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屮B.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C.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7、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

4、族利益D.改革措施带有“折屮”色彩8、《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9、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10、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①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正式废

5、除了井田制④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史记•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E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13、商鞅变法后,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A.允

6、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14、“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5、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來缓和矛盾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C.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D.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

7、盾激化16、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C.模仿汉族官制D.推崇法家思想17、北魏农业生产口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均出制B.吏治的改善C.赋税的调整D.迁都洛阳18、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A.改革都获得成功B.都是封建化改革C.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D.都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9、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來,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

8、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北魏海外贸易发达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0、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制度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21、《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屮Z色,万物Z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此,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