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

ID:43318152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9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_第1页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_第2页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感悟学习在学习上的感悟是学习的升华,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人要形成思想,拓展精神生命,必须通过感悟。感悟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而且是重要的结果。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一一如同爱因斯坦所说,是要留下把人引向深人的东西,而将那些把人诱离要点的一切统统抛掉。但由于它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常常被忽略,在传统教学思考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忽视感悟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的弊病之一,也是人的创造精神被压抑的重要原因。。感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顿悟”,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顿悟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它导致了迅速地学习,突然地

2、理解了目的物和取得目的物的途径或诸条件的关系。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有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特点是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情绪性。做到顿悟学习,必须具备对问题思考的量的积累、外界情境的触发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感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另外,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认识到感悟学习的意义及重要性后,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实施促进学生感悟学习的教学。如何才能使教育和教学利于感悟呢?一、教学要

3、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深刻的道理附着在浅显的事物上。二、教学要举一反三感悟是“举三反一”,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三、教学要让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很重要,且过程越长越深入,转变的冲击也就越强。感悟还需要有一个触发的情境,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习的内容,积极创造一个相应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感悟的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感悟完全是一种个人体验,与个人的领悟力有着紧密联系的。因此,要促进学生感悟学习,在教学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思考,不要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都在传授知识,然而就像地平线你越向它走去它离你越远一样,你越想直接教给儿童感悟,他们就越没有自己的感悟。感悟只

4、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由此,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依靠学生的感悟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显著特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更有质量的感悟的一个条件,就是我们不要代替他们感悟,而要为他们的感悟创造条件。这同在教师为中心的条件下的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毫不含蓄、一览无余的教学是矛盾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中是很少限制、很少说教的,主要是引导他们观察、活动、阅读、思考,不要急着说破,有关法则要让学生自己寻找结果,不要直接告诉结果。即使是学生自己寻找,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形式暗示使之放松感悟。让学生从中自己感悟,这就成为他们头脑中最稳定的精神财富。当然,这一过程同时也保证了他们的

5、学习兴趣和自主精神。四、教学要有热情感悟学习本身就伴随兴奋感。当学习者了解了事物有意义的联系,理解了它的实质,弄清了它的真相时,会有一种愉快的体验。我们看到,当学生逐步地加强感悟的时候,课堂上的外部刺激如发奖品,记好分数等,就越来越稀少了,或者显得俗气了;当感悟变成学生学习的主流时,就会觉得那些刺激办法俗不可耐了。并且,学生产生的感悟,成为他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级学习的重要动力。这就是为什么从游戏到活动,从一般性的动作性的活动到思考性的活动,从简单活动到复杂活动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得以保持甚至形成新的跳跃的原因。非常令人兴奋的是,当学生有所感悟的时候,许多原来要教的东西,可以少教或不教了。

6、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强调感悟,而感悟又推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思想的时代。思想家可以引导我们思想,但不能代替我们思想,思想的财富只有通过我们自己思想才能享有。我们需要形成深刻的思憩,去牵引我们的事业和我们自己前进。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鼓励感悟,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我们不断形成自己的,使之与众不同,享受我们自己存在的那样一种行动方式。这或者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的深层意义之一。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以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的东西是不会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面就大。把感悟和训练结合起来,是事倍功半的做法

7、。我们说要进行创新式的教育,其实就是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所谓真正的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