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

ID:43395883

大小:174.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2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_第1页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_第2页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_第3页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_第4页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导学案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单元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现代以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突出特征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西合璧、不土不洋第二次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三次新国成立新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运动。民众生活焕然一新,物质牛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社会生活带冇强烈的政治色彩。第四次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环境LI趋宽松。科技在民众生活影响逐渐增强。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卜,互联网正迅速改变民众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二、近代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2、击2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3政治变革:①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②政府政策推动,如清末“新政”、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牛活习俗的变化4经济发展:吸收科技革命的成果;工商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5思想解放: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三、现代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外因:建国前期,实行“一•边倒”政策使苏关系密切;后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西交流加强内因:政治:左倾错课(前);十一届三全会后,改

3、革开放(后)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廣乏(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资丰富(后)思想:左倾思想,僵化落后(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后)四、基础知识五、近代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外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政府的大力提倡;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六、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意义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七、结合报刊发展历程,说明报刊在近现代社会发挥什么作用?(1)ia民

4、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在重大的历史事件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思想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作用。(2)新民主主义苹命时期,共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报刊展开针锋相对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3)新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各种专业性报刊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4)改革开放以,各类报刊信息量大,nJ读性强,仍以独特魅力吸引广大读者。八、“第四媒介”——互联网的兴起诞牛发展:美国,1969年。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对新经济产生重要影响。1994年,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九、

5、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征:1、过程: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西学,且西、新I口并存,英至西合璧2、原因:随着国近代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发展,且不断加深3、地区:地域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明显,农村则变化不大4、实质:是东西文化的碰撞与逐渐融合的结果,但始终保留华民族的文化特色5、影响:冇利于消除封建因索和促进国社会向前发展,但受西方影响明显,冇较强的殖民色彩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一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直击练习】1.有人在撰文回忆口己的祖父时写到:爷爷出生于1870年,早在1842年

6、家乡便开埠通商,1872年这里创办了近代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96年这里进行了国历史上第一次电影放映。由此可见其祖父出生于()A.上海B.广州C.厦门D.福州1.(2012•陕西师大附高三刀考)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辭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于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①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②“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④2.(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高三期)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亨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4.(2014•河北保定一模・33)下表为20枇纪示期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

8、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而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从表可以看出()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