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

ID:43397029

大小:58.8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01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_第1页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_第2页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_第3页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_第4页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任南谈任氏I•二字占玉鉴定法》红山古玉专家任南与北京石刻博物馆研究员刘卫东、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尹继才、红山古玉收藏家吴建军于2006年10月17日做客网易探索,任南先生谈任氏十二字古玉鉴定法,谈话如下:我们国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出土的古玉,并将其命名为“红山古玉”而我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接触红山古玉了,那是由于父亲在军队,而我很自然的就作为随军家属跟随父亲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并与红山古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当时那个年代孩子们的玩具是十分有限的,我和几个要好的朋

2、友以交换手中玩具的方式扩充自己的玩具总数,我经常用自己的小手枪,小汽车去交换朋友们从沙石场、石缝中找到的一些玉制的小摆件,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觉得他看起来造型很奇特,玉本身颜色特别好看,就刻意的把它保存了下来。直到长大回到北京以后才从新闻中了解到我刻意保存下来的小玩艺儿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称之为红山古玉的出土文物。于是,我便开始了对红山古玉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我又从新回到了这片让我充满童年欢乐的土地上,继续为我的这些小东西追根述缘。我又找到了那些儿时的玩伴,从他们那里又得到了一些古玉,但是收获甚

3、微。又找了很多收藏红山古玉的单位和朋友,经过这二十多年的走访、和深层研究如今使我对红山古玉的鉴别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得岀自己的一套理论基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下面我就和大家说说,请各位指教。对红山古玉的鉴别分为42个字“净.熟、月巴、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净”,玩过古玉的人都知道,玉出土是干净的,老玉岀土要吐浆,要吐白浆、要吐黏浆、要吐灰。它为什么干净呢?玉埋在土里会发生变化,它会吸收土壤中的元素,它遇水遇汗也会发生变化。它会和它周围的东西结合,会生成二次生成的次生物,我这

4、个方法也叫次生物之说。玉吐浆必然和泥固化产生一层隔膜,它会自然的把玉保护起来。它遇水以后,特别是手,手上有微酸,遇水以后上面那层隔膜会吐白浆,这层白浆是可以盘掉的,白浆的下面还有一层黏膜。既然隔了这么多东西,所以那土就基本上侵蚀不到里面了。我说的是高古玉,不讲战、汉,所以说一般的红山出土都是干净的,叫“净”。“熟”,不仅只是红山,只要是出土的东西,老玉和新玉及仿制的老玉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新玉是生的感觉。那熟是什么感觉呢?他就好像是用锅去煮一个白萝卜,你把萝卜露在水上一半,另一半放在水里煮,等煮

5、到侵在水里那段萝卜变了色,那个色你提岀来看,就是那种熟的感觉。早期出土红山古玉,经过检测的几乎都是蛇纹石,透闪石的很少。随着发掘的深入,发现了大量透闪石材质的红山古玉。玉器在地下受化学物理等地质环境和地壳运动等多因素的影响,玉质会变软,随着玉质的变软各种物质元素方可沁入,并留下岁月的痕迹,我将其称为自然态。战、汉出土的真的古玉,你用灯光打,它有像胶状一样的冻,可能不是全部,所以它才能显玻璃光,而红山古玉,因为它的年代比汉代要早几千年,所以它的侵蚀更严重,所以它有一种熟的状态。如果这个熟不好理解大

6、家回家试一试就感觉到了。“肥”,就是玉中的沁看上去给人的一种感觉,它浮在玉中有点1我们平常吃的肥油一样。“肥”分为两种,内部肥和外部肥,内部肥就是玉里面的沁,他在玉的中间,是一种虚白的,云雾状的,经常形成于玉的表层、表层以下或表层之上这三个位置,这种沁是仿制不出来的;外部肥,非玉中所有的是单体晶,在玉中一块一块的,他在玉的外部,呈献不规则的像鸡胸板油一样,这也是人为做不出来的。“透”,实际上也是人的一种感觉,与“熟”相连就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实与一个新长出来的果实给人的感觉一样。而且对于新的玉,在手

7、中盘的时候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只有老玉盘的时间越长,变化也会越明显,当然脱了胎的除外。对于,战汉的古玉在用灯光侧打的时候,玉的有些地方会有胶冻一样的感觉,这种胶冻是做不出来的。古玉埋在土中的位置不一样,依据这一点,便于分便出古玉在出土时那面朝上朝下。沁色在湿润的条件下也是不一样的。“葬”,实指是一种味道,就是所谓的人们常讲的葬气味;葬香味等等,玉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沁进去的味道也就不大一样,越往山顶葬气的味道也越小,因为在山顶其暴露在空气中的机会也越大,玉干净时也很漂亮,但是这种玉现在是十分少见的。

8、“孔”,这里的孔不单指简单意义上的小洞,是玉的侵浊纹,玉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外部条件有沙地,水里,高山等等它所形成的沁、沁痕、沁孔、沁色都是不一样的。用40至70倍的放大镜观察玉的石门、右孔时毛糙的地方即玉的沟槽,那里的毛孔必然是开放的,那些地方容易受沁,红山古玉埋在地下,它的沟槽部位的侵蚀痕要大。所以真正的红山古玉沟槽部分的毛细孔多并月•伴随冇浆。另外如果对红山古玉进行抛光,其沟槽部分的光亮程度是不及玉体其他部位的。“坑”,在红山古玉中的坑、沟、洞都统称为坑。用3〜5倍的放大镜就可以观察清楚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