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

ID:43406000

大小:1.6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0-08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答题指导》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答题指导学习重点:1、针对不同诗歌考查角度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2、规范答题。应考方略探究:角度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解析: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是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一、鉴赏诗词的形象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步骤: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问:赏

2、析上面宋词的人物形象。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分析诗歌的意境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从“情”与“景”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意境常见的解题思路: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

3、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冷清、萧瑟凄怆等;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江行[宋]严羽暝色兼霞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角度二: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本考点考查的题型:1、炼字型2、名句赏析3、分析语言特色一、炼字型设问方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某字的表达效

4、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注意的事项: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时要注意以下信息: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理解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与语里义;3、展开联想与想象,抒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

5、篷。〔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二、分析语言特色型设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模式:1、用

6、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一字传神、对仗工稳、庄谐俱见……);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

7、如佳人。角度三: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设问、反问、双关等)四、结构技巧(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等)题型:1、分析技巧型2、分析构思型(结构思路型)设题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撕开(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模式: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

8、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