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437589

大小:13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0-01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纸上。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管理问题,没有涉及家庭和睦问题,故排除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

2、“长”字,而不是等级问题,所以排除B选项;C项反映的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故排除。点睛:材料"长兄为父,老嫂比母"阐明了在子女中当老大的就有承担家庭的责任,就应当关心爱护弟弟妹妹,帮父母拉扯这个家。“为父”隐含了当兄长的不仅要照顾弟妹,还要肩负教育、培育的责任。弟妹与老大感情上不仅是一种兄妹、姐妹亲情,还含一丝类似父母之间的那种养育之情。诸弟对长兄之尊敬仅次于父,故有"长兄为父"之说。2.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A.说明联姻是贵族受封的前提B.反映出周王室实力逐渐衰弱-24-C.说

3、明分封制是宗法制基础D.有利于扩大周代的宗法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形成了“甥舅之国”说明了宗法关系的扩大,巩固了统治。故答案为D项。A项,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对象除王族外还有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联姻是贵族受封的前提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周王室实力逐渐衰弱是春秋时期,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

4、握运用。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古代封建有四次反动都是因为分封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而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就瓦解了,但还是深深地影响到后世。故本题答案选A项;这几次分封,没有促使中央集权的强化,也不是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不选BC;D项不选,题

5、干反映的是利用宗室造成了反动,不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4.《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公“门阿之制,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宗法制-24-B.分封制C.井田制D.封建礼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将城邑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分别作为周王、诸侯和卿大夫的城邑,各类型城邑的规格不一,体现了不同的等级,这与西周实行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内容相符。故答案为B项。A项,宗法制主要体现血缘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排除;

6、C项,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城邑分等级无关,排除;D项,封建礼制通常指秦代以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点睛】因果关系类的题,解题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的“根本原因”,凡是题目中有“根本”二字的(或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要注重两点:a.一般选择最深层的原因,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本质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往往从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方面进行思考。b.许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或根本目的)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原因(或具体目的)却可以是经常变化的。5.西周时期,周宣王废鲁武公长子括,立其少子戏,“是为懿公”,“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

7、懿公,而立伯御为君”,“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立懿公弟称,“是为孝公”。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现雏形C.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君位继承D.周王室利用强力维护宗法制【答案】C【解析】-24-【详解】材料主要叙述了“周宣王”两次立“鲁”国国君的行为。第一次:“周宣王废鲁武公长子括”而“立其少子戏”为“懿公”。根据所学可知,“周宣王”的这种做法有违嫡长子继承制,从而引起了“括之子伯御与鲁人”的攻打并杀死“懿公”后“立伯御(括之子)为君”的事件。第二次,“周宣王伐鲁”后“立懿公弟”为君。材料事件说明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王的废立。故答案

8、为C项。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