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

ID:43486415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_第1页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_第2页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_第3页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_第4页
资源描述:

《“苟富贵,无相忘”中“相”字释义考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涉世家》一文,见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第16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节选部分,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在生动再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即大泽乡起义以及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的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陈胜这一农民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形象,表现了其远大的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显示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能。因此,该文在促进学生更为真实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更为真切地感受《史记》这一文学奇葩的魅力、更为深刻地体会文言文的艺术价值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此,准确释义文中各个古词就变得尤为必要了。  对于文中

2、“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现行的大部分教材和工具书,都将其释义为“相互”。如《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语文上,苏教版)对“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便给出了如下解释:“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再如《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语文上,人教版)、《古代汉语》(上)(郭锡良等编)及《古代汉语字典》也不约而同地将“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相”解释为“相互”这一义项。此种释义方法,看似并无不妥之处,但细细斟酌后,笔者发现,事实上,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解释为“互相”尚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的。笔者拙见,将“苟富贵,无相忘”一句中的“相”字翻译为偏指一方

3、做倒置宾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更符合《陈胜世家》节选部分和全文的文意,即“苟富贵,无相忘”一句应被翻译为“如果有一天富贵了,(我)不会忘了你(们)”。  由于“苟富贵,无相忘”释义分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相”的解释不同而造成的,且“相”字也是一个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词,故本文中,笔者将对“相”字的义项群先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而后再进一步讨论“苟富贵,无相忘”一句的翻译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早期甲骨文阶段,“相”字的写法为“”,象征着“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查”。关于象形字与古词本义的关系,郭锡良曾有过如此见解:“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和意

4、义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甲骨文、金文、篆文,比起楷书来,离造字时代要近一些,象形的特点要明显一些,多一些,这为我们分析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查”这一义项,很可能正是“相”的本义,而且,从现存的语言文字资料来看,此义项已经消失。到了晚期甲骨文阶段,“相”字则被写为“”,构造形式由原来的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而这种变化也表明,“相”的词义在当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远眺侦查”扩大到一般意义上的“观察”或“省视”。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许慎的观点中得到证实:“相,省视也,从目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树。诗曰,相鼠有皮。”(《说文解字?目部

5、?相》)对于“相”的词义,《词源》(商务印书,1999年版)和《古》也给出了以下几个义项:  (1)共也,交互也。(二气感应以相与《易》);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互相”、“相互”;  (2)也。(金玉其相《诗》);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相貌”、“质地”、“实质”;  (3)视也。(相时而动《左转》);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仔细看”、“察看”;  (4)助也。(辅相天地之宜《易》);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辅佐”、“帮助”;  (5)摈也。(愿为小相焉《论语》);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古代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6)选择也。(上春相噬《周礼》);此义项实际

6、上是对“视也”这一义项的再次引申;  (7)送杵声。(邻有丧,春不相《礼》);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劳动时的号子声”;  (8)官名,百官之长,谓相其君以行政也。如相国、丞相;此义项在《古》中是作为“辅佐”、“帮助”义项的引申义出现的,并且还可以再次引申为“扶助盲人的人”这一义项;  (9)乐器也。(相即拊也。以韦为表,装之以糠,击之以节乐者也《礼?治理以相》);此义项即《古》所释义的“古代乐器名”。  尤须一提的是,对于“相”的词义,除了以上列举出的诸多义项,《古汉语虚词辞典》(增订版)(王政白编纂,2001年版)还给出了其他几种义项,现笔者亦将其列举出来,以便

7、帮助我们形成对“相”字各义项的系统性认识。②  (1)表示相继做同一件事,相当于“先后”、“一个接一个”。(与其妾讪良人,而相泣于中庭《孟子?离娄》)  (2)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事,相当于“共同”、“一起”。(鲁孟孙、叔公、季孙相戮力劫昭公《韩非子?内储说》)  (3)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用法并不常见,很可能是由于方言的特殊性造成的)  (4)表示称代,代称接受动作的对象,而所称代的对象必定是倒置的宾语。(此种情况即笔者所说的“偏指一方做倒置宾语”)  ①表自称,相当于“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