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

ID:35669908

大小:176.95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4-09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_第1页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_第2页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_第3页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_第4页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匜”字考辨 [全国通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匜」字考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四姬秀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著有《方孝孺年譜稿》、《明初大儒方孝孺研究》、《《儀禮》食器考》。現任空軍軍官學校講師。摘要容庚云:「『匜』形似瓢,大概也是由『半瓠』演化而來的,只是加或加足、加蓋而成。其型制有三足、四足、無足、圈足之別,其時代皆在西周後期以後。」註容庚、張維持,《殷周青銅器通論》,(台北:康橋出版公司,1986),頁67一68。張臨生云:「匜形器,或具蓋或無蓋,或三足、或四足、或無足,它的器身多長橢圓形,也有作桃心形的,器端的流與器身渾然

2、一體。」註張臨生,〈說盉與匜—青銅彝器中的水器〉,《故宮季刊》第十七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一年,頁25。朱鳳瀚云:「『匜』之名見于先秦典籍與青銅器銘文中的自名字形不寫成『匜』,而多寫成『也』、『』、『』諸形,《說文解字》曰『匜,從匚也聲』,與以上金文諸字形音同而相通。」註朱鳳瀚著,《古代中國青銅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頁134。由此可知,「匜」的器形似瓢,身多為長橢圓形,也有作桃心形的,或具蓋或無蓋,有三足、四足、無足、圈足的差別,流與器身是一體成形的。器銘自名為「匜」、「也」、「

3、」、「」諸形,為一字。《禮記‧內則》云:「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註《禮記》十三經注疏本第五冊,(台北:藝文印書館,1979),頁518。;這是古人奉水沃盥的方法。匜的用途是盛水的器皿,沃盥時,匜水從上向下澆手,由盤在下承接棄水。禮器組合的公式為:「匜+盤」它們是春秋戰國時代常見的一組沃盥禮器。關鍵字:匜、沃盥、甲骨文、金文第一節甲骨文「匜」字釋義一、甲骨文文中所見的「匜」字甲骨文中的「匜」字,有寫成「」(它)形,有寫成「」形兩種不同形構。二、各家對「匜」字的說解(一)「匜」字,寫成「」形,為篆文「

4、它」字之所本: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象蛇之頭、身、尾形。其單劃之『』、『』為《說文》虫字篆文『』所本;……『』形至金文漸省訛為『』(沈子簋)、『』(師遽方彝),為《說文》『它』字篆文『』所本。故『虫』、『它』初為一字,而《說文》誤分為二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頁1430。秀珠謹案:「匜」字,從「」(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訛變為「」(金文)、「」(金文)再演變為「」(篆文)、「」(篆文)形,已分為「它」、「虫」二系二字。(二)「匜

5、」字,寫成「」形:金祥恆《中國文字》云:「甲文有匜,如:甲戌卜,貞:啟協王事。(《甲》三三三七)貞犬百,九月。(《前》六、四二、八)貞:及……乙巳卜,貞:弓芻于。(《乙》二二六六)貞……于。(《新》二四四九、《前》六、四三、一)王……。(《祿》七六八)『』正象一匜一槃也。匜,《說文》『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酒。』匜以勺水,槃以承水,故書多以槃、匜連言。……匜有無圈足者如『』,有有圈足者如『』,有圈足無者如『』,殆為槃皿之形相近矣。甲文『』,正象奉匜注水于盤。」金祥恆,《中國文字》第十二冊,(

6、台北:台大文學院古文字學研究室編,1960),頁1365—1367。秀珠謹案:金祥恆云「匜」字「」形,正象一匜一槃,奉匜注水于盤。匜字有無圈足作「」形,有有圈足作「」形,有圈足無作「」形,和槃皿的形狀相近。其說獨樹一幟,令人玩味,足供參考。(三)「匜」字,為人名說:張秉權《殷墟文字丙編考釋》云:「『』董彥堂師釋『匜』(〈中國文字的起源〉,《大陸雜誌》,第五卷第十期,頁三五二)可信。……按甲骨文中的這個『匜』字,原屬象形兼會意之字。……因為在骨文中『匜』字正象一手握皿將水流注於另一皿中之形,這一版

7、卜辭中的匜字,當是人名。此外,又如:囗貞:囗干匜囗?。(《京津》二四四九)甲戊卜,貞:匜啟古王事?二月。(《甲編》三三三七)亦均為人名。」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6),頁2654。(或詳《殷虛文字丙編考釋》第四八七至四八八頁。)秀珠謹案:張秉權承董師(董彥堂)之說,指「匜」字,正象一匜一槃,奉匜注水于盤。卜辭為人名。一、小結甲骨文「匜」字,寫成「」(它)形,或寫成「」形兩者,均因甲骨文殘泐,文獻資料不足,尚有待考證。「匜」字,於卜辭多為人名。第二節金文中所見的「匜」字考

8、一、兩周金文所見的「匜」字「匜」字字體形構,由金文可見「」、「」、「」、「」等諸書體,皆為「匜」字在兩周時代的寫法。為清楚起見,茲將鄒安《周金文存》周安:《周金文存》(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8)。《商周金文錄遺》于省吾:《商周金文錄遺》(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三代吉金叢書初編》第十冊)。、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臺北:文華出版社,1986)。、巴納、張光裕《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巴納、張光裕:《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