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

ID:43488168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_第1页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_第2页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_第3页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_第4页
资源描述:

《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与副伤寒的危害与预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伤寒、副伤寒?2、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3、了解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伤寒、副伤寒的症状表现、传播方式、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难点: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表现判断。【教学方法】讲述为主,讨论为辅。【学习方法】交流倾听讨论检测【课前准备】1、收集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的相关资料。2、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前)【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伤寒、副伤寒防治相关知识,老师在课前布置同学们下去收集。现在,请收集到的同学介绍一下。二、交流收集资料。1、

2、指名说。2、过渡: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伤寒、副伤寒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三、学习了解伤寒、副伤寒。(一)什么是伤寒、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二)伤寒、副伤寒的传播方式: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可经小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就可以从粪便中排菌,在病程3-4周时传染性最强,仍有半数病人在进入恢复期2周内排菌。2、传播途经:粪口途经。病菌从大小便中排出后,可以经过污染的手、餐具、饮料、食物、苍蝇及蟑螂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散发流行往往是水

3、源受污染的结果。3、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4、流行季节:多发于夏秋季,卫生条件差的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三)伤寒、副伤寒的主要症状:1、特点:主要以发热为主,有的患者仅出现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四肢酸痛、咳嗽或类似感冒症状,成年人偶有便秘或腹泻。2、伤寒潜伏期3-35天,平均10-14天。一旦发热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14天。3、不典型伤寒:轻型1-2周可愈;逍遥型:病情轻微,可坚持工作,但常突发肠出血及肠穿孔。4、伤寒引起病发症:肠出血、肠穿孔、小学教学设计网伤寒肝炎、心肌炎、支气管炎咳嗽、

4、肾炎、尿毒综合症。(四)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原因:居民对伤寒副伤寒防治知晓率不高,经常在外就餐,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等佐料是发病的高危因素;餐馆洗净待用生菜大肠菌群偏高,病例治疗不规范,农村饮用水合格率偏低等。(五)伤寒、副伤寒的预防。1、小组讨论:怎样预防伤寒、副伤寒?2、交流并小结:(1)不吃生芫荽、生薄荷、生韭菜。(2)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要洗净,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隔夜饭菜要煮熟,生熟刀板容器要分开。(3)不用污水或沟塘水洗菜、泡菜。(4)一旦发热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四、课堂小结: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

5、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通过粪口途经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所以,我们要做好饮食、饮水、粪便卫生管理和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生菜,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一、完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调查问卷”(课后)二、课堂延伸。1、回家给家长介绍伤寒、副伤寒防治相关知识。2、配合家长完成“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认知调查问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