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

ID:43515024

大小:2.16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09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_第1页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_第2页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_第3页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_第4页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经典色谱分离实用技术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吸附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分离原理、常用分离参数和系统适用性指标;熟悉经典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操作方法;了解色谱的分类和吸附薄层色谱、纸色谱、经典柱色谱的色谱条件选择原则。技能目标掌握吸附柱色谱制备技术和薄层板制备、点样、展开和显色检视等操作技术;熟悉薄层色谱、纸色谱的仪器和材料;了解纸色谱和经典柱色谱的操作规程。第1节色谱法概述一、色谱法Tswett叶绿素分离实验(1)色谱:植物色素经溶剂冲洗分离后如同白光色散成七色光带的现象(2)色谱法:用于产生色谱的分离方法(3)色谱柱(chroma

2、tographiccolumn)装有用于分离的填充物的细长管(如玻璃管、不锈钢管)(4)固定相(stationaryphase)(5)流动相(mobilephase)液体流动相气体流动相超临界流体流动相固体固定相液体固定相(6)色谱分离本质: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力(如溶解能力、吸附力、极性、亲和力等)的强弱不同,而使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二、色谱法分类1.流动相状态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液-固色谱(LSC)液-液色谱(LLC)

3、气-固色谱(GSC)气-液色谱(GLC)2.按分离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分配色谱(DC)离子交换色谱(IEC)分子排阻色谱(MEC)亲和色谱3.根据实验操作形式柱色谱(CC)平面色谱(PC)薄层色谱(TLC)纸色谱(PC)薄膜色谱(TFC)三、色谱法的特点分离效能高分离与分析功能兼备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第2节经典柱色谱技术一、液-固吸附柱色谱技术1.分离原理(1)液-固吸附柱:色谱法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流动相为液体的柱色谱法(2)分离机制: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的不同和流动相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或称解吸能力、洗脱能力)的差异,最终导

4、致混合物中各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或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即保留时间)不同而达到分离。(3)应用:分离酸性及中性化合物(如醇类和芳香烃等)2.吸附剂(1)硅胶(SiO2·XH2O)A.吸附机制:表面有许多硅羟基(-Si-OH)的氢键作用B.吸附活性C.失活或脱活D.活化硅胶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硅胶含水量%活度级活性0I大小5II15III25IV38V(2)氧化铝A.吸附机制:其表面铝羟基(Al-OH)的氢键作用B.活性氧化铝含水量%活度级活性0I大小5II15III25IV38VC.氧化铝分类及应用范围氧化铝种类pH应用范围碱性氧

5、化铝9~10分离碱性和中性化合物,如生物碱。中性氧化铝7.5分离酸性、中性和碱性化合物,如生物碱、挥发油、萜类、甾体以及在酸碱中不稳定的酯类、苷类等化合物。酸性氧化铝4~5分离酸性和中性化合物,如氨基酸、酸性色素。(3)聚酰胺A.吸附机制:通过分子内的酰胺基与酚、酸、硝基、醌类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作用B.应用范围:适合于含-OH的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分离(4)大孔吸附树脂A.吸附机制:大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吸附性与筛分性原理相结合B.应用范围:主要用于水溶性化合物(如皂苷)的分离纯化3.流动相(又称为

6、洗脱剂)(1)流动相影响因素A.被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物质的结构常见官能团的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烷烃<烯烃<醚类<硝基化合物<酯类<酮类<醛类<硫醇<胺类<酰胺<醇类<酚类<羧酸类。B.流动相极性:相似相溶C.吸附剂活性官能团极性与数目结构空间排列(2)如何选择流动相?最佳方案总是实验确定想一想在吸附色谱中,以硅胶为固定相,当用三氯甲烷为流动相时,样品中某些组分保留时间太短,若改用三氯甲烷–甲醇(1:1)时,则样品中各组分的保留时间是变长,还是变得更短?为什么?4.吸附柱色谱操作技术(1)装柱A.质量要求装柱之前,先将空柱洗净干燥,

7、再将空柱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如果色谱柱下端没有砂芯横隔,就取一小团脱脂棉,用玻璃棒将其推至柱底,再在上面平铺上一层厚0.5~1cm的洗过、干燥石英砂,有助于分离时色层边缘整齐,加强分离效果。柱的长度与直径比一般为10~20:1。色谱柱的填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B.装法①湿法装柱②干法装柱(2)加样①干法加样②湿法加样(3)洗脱①洗脱剂一种溶剂或几种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混合溶剂②操作要求A.保持吸附层上方有一定量的洗脱剂,防止断层和旁流B.控制洗脱剂的流速(5~10滴/min)(4)收集①等份收集(亦可用自动收集器)②按变换洗脱剂收集(

8、5)检验可以为后续操作二、凝胶柱色谱技术1.分离原理(1)凝胶(2)分离原理凝胶的孔穴大小与被分离组分大小相当,尺寸大的组分分子可以渗入到凝胶的大孔内,但进不了小孔,甚至于完全被排斥先流出色谱柱。尺寸小的组分分子,大孔小孔都可以渗进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