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ID:43519363

大小:2.24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9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2017版高中生物 3.1.1 遗传物质的发现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遗传物质的发现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所有非同源染色体都能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都能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目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答案 B解析 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所以A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故B错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在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

2、两个基因随之分开,故C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越多,D对。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A.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B.要分离DNA和蛋白质C.要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D.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答案 C解析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机械分离、化学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体现实验设计的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从而得

3、出令人信服的结论。3.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 B解析 噬菌体为专性寄生的非细胞生物,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在自己DNA的控制下合成出自己的蛋白质。4.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6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

4、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B解析 32P、35S分别标记不同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A错误;该实验先标记噬菌体,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之后进行搅拌和离心,最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B正确;T2噬菌体只能用活的细胞培养,不能用培养基培养,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5.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答案 D解析 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后,以乙病毒的核酸为模板,利用植物细胞的原料和

5、“机器”合成乙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的新一代病毒的性状与乙病毒一样。6.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除部分病毒以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 D解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是含量的多少,而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巩固提升7.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细菌+D

6、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答案 D6解析 ①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转化因子不存在,R型细菌不能转化为S型细菌。②直接将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③在高温加热过程中,R型细菌被杀死,虽加入了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也不能生成S型细菌。④中R型细菌的DNA不能转化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以上分析可

7、知,只有②中含有有毒的S型细菌,导致小鼠死亡。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答案 B解析 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全部来自细菌,而细菌内不含15N、35S,子代噬菌体DNA中既有亲代DNA的成分,又有细菌内的成分,亲代DNA中含15N、32P,故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32P。9.

8、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