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

ID:43549123

大小:38.8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0-10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_第1页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_第2页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_第3页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_第4页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城市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缓解城市“行路难、停车难”问题的思考王国平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将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将使其在短短20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所说:''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性因素。”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带有标志性的一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市

2、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今后20年,中国城市化率仍有可能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有1400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至203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有可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0%。可以说,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仅仅需要用50年时间就能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100年甚至200年才走完的城市化之路,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是在取得城市化历史性成就的同时,由于发展周期的压缩,“城市病”的集中爆发在所难免。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千城一面、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征地拆迁难等一系列“城市病”,已经给

3、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保护等各方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城市交通“行路难、停车难”,即交通“两难”问题,已成为众多城市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城市病”,甚至可能是一个“绝症”。现在几乎还找不到一招致胜,或者几招致胜的破解之策。可以预计中国的“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在大型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中还将会愈演愈烈。据杭州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底杭州机动车的保有量是10万辆,到2012年底杭州老城区机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近100万辆。在11年间,城市的机动车总量几乎增长了十倍。而这十多年中,尽管杭州实施了一系列道路建设和综合整治工程,但城市道路增长远远跟不上

4、机动车的增长,在老城区面积与路网几乎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交通不拥堵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党委、政府的难解之题和必解之题。下面,我想就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谈几点想法:一、缓解交通“两难”问题的理念:“四管齐下”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增长的总量,是缓解交通“两难”问题的治本之策。我认为,要参照人口管理的办法,来加强对“车口”的管理。国家实施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因为国家资源环境与人口有一个最大容量问题。人口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中国有承受人口增长的极限,专家的研究结论是16亿,现在估计能

5、控制到15亿。同样,对“车口”也应实施计划控制,因为城市道路空间资源与车辆,也有一个最大承载量问题。现在中国的城市能够承受的机动车也一定有一个极限容量,不可能像美国一样,人均有一两辆车。如果中国拥有了15亿辆,甚至更多的机动车,而且主要都集中在城市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认为,中国要研究城市人口承载力,也要研究城市'‘车口”承载力。中国的特点是人口多、资源少,特别是人均资源极少,包括掌握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是极少的,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面积中,有一半的土地是不适宜生活居住的。因此,我们要借鉴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对“车口”进行有效的控

6、制,否则,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在目前机动车总量无法以国策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情况下,要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把城市交通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按照城市学系统综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实施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缓解城市交通“两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行路难、停车难”涉及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涉及人与车、人与路、车与路等复杂关系。因此,缓解城市交通“两难”既要制定长远的城市交通规划,也要推出缓解城市交通“两难”的当下之法;既要在交通规划、设施建设和人的素质上有治本之策,也要在交通疏导、交通管理上有治标之举。理念

7、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为,要缓解城市交通“两难”,就必须确立规划、建设、管理、人的素质“四管齐下”的理念。1、坚持完善规划。完善城市规划、拓展城市空间、更新城市形态,是缓解城市“行路难、停车难”的根本。过去的中国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大多是单中心结构,建设模式类似于“摊大饼”。这种城市结构和建设模式,不仅无法疏散市中心人口和建筑,反而造成市中心人口和建筑密度越来越高,进而导致了交通"两难”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变单中心结构为组团式'网络化的多中心结构,变“摊大饼”为“蒸小笼”,推进“两疏散'三集中”,即疏散主城区

8、建筑和人口,推进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城市新区集中;只有从目前的职住分离的功能区布局,向“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新城区发展,从功能单一的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