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

ID:43558929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0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高一历史学案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8(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考点解读】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耕作方式的演变(1)刀耕火种:清草——焚烧——播种,其优势是庄稼长势好,缺点是地力下降。(2)石器锄耕:耒耜是最早的松土工具,它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青铜中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4)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成为中国传统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而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1)西汉:赵过推广的,要用两牛三人。(2)后来,出现,使铁犁可以朝一个方向翻土。(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安装了犁评,可调犁耕的深浅,适应各种土壤。二、小农经济的含义1.条件:(1)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普及。(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3)技术保障: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要努力提高耕作技术(4)政策保证: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2.含义(特

3、点):小农经济以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产生:春秋战国时期4.影响:(1)积极:。(2)消极:。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模式:自给自足的、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技术: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难点解析】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1.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政治局势是否稳定

4、、统治政策、治国思想、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人民辛勤劳动等。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开垦、产量提高、人口的增值、品种的增加等。2.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1)政策因素。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2)科技推动。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3)人们群众的辛勤劳动。【易混点拨】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

5、.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标志着中国传统铁犁基本定型的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它属于自然经济,但不等于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5.小农经济具有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特点,还具有封闭性、落后性、分散性、脆

6、弱性特点。6.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但不具备一定的储备能力很脆弱。【同步精炼】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

7、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3.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再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4.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

8、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连续性D.脆弱性5.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