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

ID:43588034

大小:551.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0-11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主讲:褚思翔人文与管理学院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第二节 需求管理之财政政策第三节 需求管理之货币政策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况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这四种经济目标之间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实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比较重视物价稳定。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

2、。(二)供给管理是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3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是第一阶段。各国政府开始走上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二)二战后到7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国家全面而系统地干预经济,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三)70年代后的“滞胀”局面出现是第三个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经济政策多样化和自由化。第二节 需求管理之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二、内在稳定器三、赤字财政政策四、财政政策的

3、挤出效应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政府公共工程政府购买转移支付财政政策内容政府支出税收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供给学派的减税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是为了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供给学派的减税是为了刺激储蓄与个人工作积极性,以刺激总供给。二、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各种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有其固定的起征点和税率。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支出等转移支付

4、,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虽然他们能自动地发生作用来调节经济,但是所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配合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三、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理由是: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两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能保证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来弥补赤字政府实行赤字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由财政部发行,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支付货币,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货币来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中央银行购买的政府公债可以作为发行货币

5、的准备金,也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卖出。补偿性财政政策,指的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财政有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有盈余。四、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开支代替了私人开支。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可以用下页IS-LM模型图示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Is1E1Y1Y2i1Is0LMiYoE0Y0i01、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最大,即挤出效应为一;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挤出效应一般大于零而

6、小于一,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2、各经济学派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看法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它不大,所以财政政策有刺激经济的作用;货币主义者认为它很大,甚至是一,所以财政政策效用不大,甚至无用。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三、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第三节 需求管理之货币政策1、银行制度西方国家银行分为两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责: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商业银行的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理结算。一、货币政策的基本知识2、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当于一种货币,以及银行的贷款转化为客户

7、的活期存款制度有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相当于货币,它可以用支票在市场上流通。它的增加就可以说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它作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银行,以便随时开支票使用。这样商业银行的存款与贷款活动就会创造货币,在央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商业银行所创造货币的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