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

ID:43593815

大小:6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11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_第1页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_第2页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_第3页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_第4页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文章编号:1003-7721(2011)03-0060-06摘要: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时代性的新变化,宫廷音乐机构分为神乐观、教坊司和钟鼓司,分别编演和管理宫廷祭祀雅乐、宫内外H常用乐和内廷演剧。机构设置的变化导致其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主要休现在权责明确,职掌分明;统分结合,市场导向;顺应时势,转变职能等三个方面,对我们当下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关键词: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时代特征屮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D0I:10.3969/j.issnl

2、003-7721.2011.03.008[CDF102作者简介:黄敏学(1983~),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叶键(1974〜),女,文学硕士,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合肥230061)。基金项冃: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冃《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管理的历史与现实》(项目文号:09YJC760002)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11??03??28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仍由礼部和太常寺负责日常音乐活动之管理。礼部“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太常寺“掌祭祀礼乐之事,总其官

3、属,籍其政令,以听于礼部”[1]。就行政体系而言,太常寺隶属于礼部。在行政运行上,礼部多为行政决策,太常寺负责分管其具体事务,其管理水平亦较有限,故时谚有“音乐之谬误,无如太常寺”之语[2],可见其格局之局促。其下则分设专管音乐事业的机构神乐观和教坊司,主要负责宫廷祭祀、宴飨等雅乐的管理与演出,另设钟鼓司,为独立宦官机构,负责一部分宫廷雅乐及演剧管理,以下分而述之:1・神乐观神乐观是专门负责祭祀音乐的道观,“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在制度上多有创新……对王朝祀典进行清理和改革,并在乡村推行里甲制度的同时,将王朝祭祀仪式推行到乡村。神乐观的

4、成立,应该说是在这些制度创新的背景下进行的”[3]。明代统治者笃信道教,朱元璋对正一道祈神降福、驱邪除妖的斋醮活动很是欣赏,认为能够益人伦、厚风俗,起到神化明王朝的作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钦定道教科仪乐章。朱棣自命为真武大帝转世,御制《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作为祭祀道教音乐的标准,这两部乐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宫廷祭祀乐特征。明代帝土还积极倡导和推进道教科仪的规范化,使得道教音乐趋于规范化,故明代祭祀雅斥用道教乐人遂成祖制,后世奉若圭臬。“恭惟皇祖用事郊庙,供役之人,曰乐舞生,置神乐观,取其洁也,庶乎可以奉神之役也”①。明代每年都要举行

5、一系列天地神祗及宗庙社稷的大型祭祀活动,其时提供乐舞与赞礼,是神乐观设置的初衷。神乐观于洪武十二年②始建于南京,“洪武十二年,置神乐观,设提点、知观,专管乐舞生,以供祀事,属之太常寺云”[4],“十二年十二月,神乐观成,以乐舞生居之,命道士周元初领观事。”[5]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三百名乐舞生随驾北行,建神乐观于天坛内Z西,“永斥十八年,北京郊庙成,其合祀、合享礼乐,一如IH制,更定宴享乐舞”[6],“每遇祭祀,先期于本观演习迁都北京后,南京神乐观体制仍在,唯仅祀先师孔子,祭仪仍由道士主持。神乐观创设之初,设置提点一名,从六品;知观一名,从九品。洪

6、武十五年以礼部尚书刘仲质Z请,改升提点为正六品,知观从八品。迁都北京后,北京神乐观设提点、知观如故;南京神乐观则存提点一名,知观一名,嘉靖二十七年,裁革知观。从行政隶属关系看,“神乐观归太常寺管辖,并与礼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反映在职官的升迁上,表现尤为明显……通过这些晋升途径,神乐观乐舞生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把持了太常寺,而且还进一步渗透到礼部,从而对明代的祭祀礼仪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7]。据统计,明初进入太常寺、礼部的道士计有冷谦、丘玄清等七人;自成化至弘治,计有邓常恩、雷普明等十六人;嘉靖年间,道士充任太常寺官员者为数更多,几成独占之局[8],

7、故时有“太常寺是神乐观道士”[9]之说。神斥观额定乐舞生人数,历朝不一,明初为“额设六百名”,嘉靖年间一度扩充至2200人,后缩减一半,成为定制。“凡乐舞牛,洪武初选用道童,后乐生用道童,舞生以军民俊秀子弟为之。”[10]永乐之后,舞生与乐生都由道士充任,然其不着道袍、不读道教经律、不吃斋饭、且能娶妻生子,不居住在道观中,而是与普通市民一样在市井中居住,虽名为“伙居道人”,实则为国家行政事业编制,享受一定的俸银与配给的物资,“凡乐舞生、执事人等,岁用米麦等物,俱从户部拨送本观收贮。”[11]据《明会典》所载,举凡圜丘、方泽、祈谷、朝日、夕月、星宿、

8、太庙、社稷、先农、先师孔子等坛庙祭祀,均由神乐观乐舞牛及乐舞牛出身的太常寺协律郎、赞礼郎担任执事。仪式程序一般分为迎神、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