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ID:43594946

大小:30.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1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目的明确、紧扣中心,层次分明、难易适中,循循善诱、重在启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方式。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又是教师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小学

2、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上课虽然积极活跃,但也很容易走神。一旦对老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其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明确,紧扣中心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的措辞应尽可能精炼,目标指向应明确而集中。因为问题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回答问题及其回答是否正确。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先出示:李明有100元钱,准备购买玩具:小火车32元,拼图15元,羽毛球拍44元。然后提问:“根据以上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结果学生可能会提出了如“小火车和拼图一共多少钱?羽毛球拍比小火车

3、贵多少钱?”等一步计算的数学题。教师只好提醒学生:“大家还可以提买两种玩具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生接着才提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数学题,但此时课堂时间已经过半。这个案例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空间太大,目标指向不够明确、集中,学生在思维定势的影响下,提岀的是背离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数学问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向,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就能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教学,教学效果自然就大不一样。二、层次分明,难易适中教师教学

4、的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难易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回答,让他们都能通过思考和努力找到答案。问题量身定做,切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能够有效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信心,也能消除整堂课都是优等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弊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学“时、分、秒”时,针对学困生提问: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那根针是什么针?最短最粗的那根针是什么针?针对中等生提问:人一天的睡眠时间大约多长?走30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提

5、针对优等生提问: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我们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调动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提问:213这个数是否有小数点?可能有的学生说有,有的学生说没有。可以接着问:小数点如果点在“2”后面,整数部分变成几?小数点如果点在“T后面,整数变为几?小数点点在哪里,这个数才会变成“"3”?这样逐步推进,学生经过思考,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答案。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逐步推进,体现了两个原则,第一,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拾级而上;第二,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

6、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三、循循善诱,重在启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循循善诱,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以便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的提问要问在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力都是有益的。如在教学二年级连加、连减时,出示课例“64+38+29二”进行启发式提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用竖式怎样计算?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学生自己试算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算法稍后进行展示。这样的启发性问题避免

7、了将知识和盘托出,让学生的笔动起来、思维活起来。接着进行启发式提问: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计算连加两步式题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尽量让问题富于趣味性,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总是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师应当创设不同的情境,提出有趣的问题,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