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

【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

ID:4360678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_第1页
【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_第2页
【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浅谈《历体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历体略》[摘要]《历体略》是明末天文学西学东渐的产物,作者在书屮试图对西方天文学和屮国传统天文学进行融会。透过此书可以対明末知识分子対待新知识和旧有传统的态度以及此书产牛的社会环境做一些分析。[关键词]王英明《历体略》天文学明末一、《历体略》简介《历体略》是明人王英明撰,成书于1612年或略早。全书共分三卷:上港六篇介绍了一些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中卷三篇,介绍步天歌,也主要是关于传统天学;下卷七篇侧重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此I河能是屮国士人最早的一部试图融会小西历体知识的作品,也很可能是最早

2、的一部通俗天文学著作。作者王英明(?—1614),字子晦,自号太常吉星,开州瀆渊人(今河南濮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重刻《历体略》序言中提到他重“实学”,&1dquo;才识渊廨,于历律、兵屯、河防、水衡之事无洋沉究”,著述颇丰。王英明是明末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此书在研究明清之际思想观念方血有重要价值。二、著书背景1.实学思想。序言和作者自序中提到这部书的编写,是王氏其重视“实学”的一贯态度使然,这就引出了我们

3、対“实学”的思考。自南宋末期起,封建社会母体中就开始酝酿一种口我否定因素,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意识形态领域则是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这种思潮就是实学思想。明末实学思想正是这种思潮的延续,这也是西学东渐的一个思想基础。2.政府控制减弱。古代,天象观测和星占术称“天文”,历朝都禁止民间私习。属于历法的内容称为“推步”,在明以前并不禁止私习,入明之后开始确立了全而禁令,在至少100余年的时间里这一禁令都被严格地执行着。总到明代

4、中后期,随着国家机器的腐朽,这一禁令才逐渐在事实上被废止,这是《历体略》成卩的重要社会背杲。没冇这一背景,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不可能得到传布,《历体略》这样的私人天文学著作也不可能产生。三、木书所体现的作者观念1.作者对待天文学的态度。作者对待天文学的态度可以从白序中看出来,他提到“历者,帝王经世之洪范。吾儒用事之大业也”,这正是中国传统的天学观念。和在其他各个方面一样,中国古人在天学研究上重实用而轻理论。同时,天学被赋予了很强的政治意义而淡化了其在科学上的价值。表现之一就是

5、重视实用性历法的修撰,强调历法的政治价值。这一点有别于近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可见王英明正是以此种天学观念來吸收西方的天文学知识的,他认为此卩可作为儿子“治经Z助”,也说明了这一点。他不看重这些知识的科学价值,而是一再突出其政治、社会意义。应当说,他吸收了西方科学的具体知识,却没能吸收西方的科学精神,得“A”却忘“渔”。不过,在初步接受西方文化的明末,冇此倾向也无可厚非。然而时至今口,中国科技界在一些方面还经常走入“

6、引进&mdeish;落后&mddsh;再引进”的怪圈,就该好好反省了。2.作者对待传教士及其传播内容的态度。据台湾学者徐光台考证,王英明撰写此帖的主要资料,很可能来源于李之藻所撰的《浑盖通宪图说》(李氏新学源于于利玛窦)。1607年此书写成,短短儿年后,王英明就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写出了《丿力体略》这一试图融会东西的著作。透过作者的字里行间,还可以看出他对西方天文学的钦慕Z情。所以,对于传教士所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他非常欢迎。但作者却并不迷信,虽能力有限,仍要対外來天文知识尽力采择,努力

7、擦除其宗教色彩,如不承认有上帝居住的第十二重犬,也不承认有两重岁差天。相比之F,明末最早接触西方天文知识的科学家如李之藻、徐光启等都皈依了天主教,于此王氏是要高出一筹。本书上卷和中卷以介绍传统天学为主,但“所讲中法亦皆与西法相和ftrdquo;,下卷主耍介绍西法,大多直接引口利玛窦带来的资料。同吋,在对上下卷的比较中还可以发现许多中西融会的尝试中出现了矛盾。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对这些知识还缺乏消化吸收。尽管如此,他却己经开始运用这些知识來解释犬文现象,批判古人观点,教导儿子,可见主观上他

8、认定这些知识是正确的。但事实上,在当时条件下,除了可以用这些知识解释少量现象之外,作者根木无法证明其正确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作者惊异于西方天文知识的丰富、严密和自成体系,得出了其正确的感性认识。这也是初识先进理论时,人们容易形成的一种态度。1.作者对待中国天文学的态度。从篇幅上来看,本书正文共计41页,介绍中国传统天文学知识的上下两篇就占据了28页,而介绍西方天文学的下篇仅13页,不足一半。在下篇一开头,作者虽承认西方天文知识在某些方面优于中国,但却说吸收其成就是“礼失求诸野&rd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