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ID:43613763

大小:32.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契约视野下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随着髙校扩招,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压力越来越人,职业倦怠现象也H益加重。为预防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文章从心理契约理论角度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提汕了应对Z策。【关键词】心理契约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他们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而且也是大学生学习、半活的直接管理者,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大学纶素质的关键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牛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跨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來源多样,素质参差不齐,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界,不循规蹈

2、矩,叛逆性越來越强。这些给教冇和管理增加了难度,使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的任务越來越重,压力越來越人。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彖也口益加重。因此,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现彖,降低其负面影响,无疑具冇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从心理契约理论角度来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辅导员职业倦怠和心理契约理论界足1•辅导员职业倦怠职业倦怠(Jobburnout)乂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工人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往非

3、洲原始丛林。从此,“枯竭"(burn—out)-•词:lit入了人们的视野。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鲁顿们格(Freudenberger)首次将倦怠、枯竭引入心理学,并给“职业倦怠”定义。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冇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当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其核心成分包含情感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三个维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辅导员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辅导员个体在长期压力下,因

4、不能及时缓解丄作中的压力或不能妥善处理丄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的状态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牛思想政治教育和FI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面临着繁杂的职责、非职业化的岗位、边缘化的地位等职业困境,加上学校评价与激励制度的不合理、口身存在的问题等因素交互作用,使这一群体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心理契约理论美国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在1960年的著作《理解组织行为》中,最早使用了“心理契约”这—•术语,强调在员工与企业的交互关系中,除存在止式的雇佣契约,述包含内隐的、非止式的和非公开说

5、明的期望。施恩在K1980年的著作《组织心理学》中,将心理契约定义为“每一个成员与其组织之间每时每刻都存在的一组不成文的期望”,并认为它是影响员丄态度和行为的强有力因素。具体说,心理契约是指雇员出于对组织政策、实践和文化的理解和各级组织代理人做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的其与组织Z间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这些信念并不一立被组织的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它主要强调在员工与组织Z间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其本质就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望,具有主观性、动态性、非唯一性、非正式性

6、的特点。研究证明,大多数员工会以企业的投入与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的比率作为其判断公平不公平的基准。若员工感受到合理]1.公平,则会继续与企业互惠互利,若感觉遭受到企业不公平的待遇,或是感知心理契约未被组织履行时,心理契约就遭到了破坏,在情感上体验到挫折和打击,并调整自己的付出使自己的所得与企业的投入达成平衡,表现出降低对企业的满意感和信任感,增强离职意愿,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如果违背的心理契约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就会导致职业倦怠,从而造成组织效益的损失。如果心理契约双方都能依约办事,规范行为、彼此互动,心理契约就能激发员工个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努

7、力完成相应工作。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契约分析作为知识性、个体性的劳动者,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个体谋生的手段,更是展示自己知识才华,赢得尊重,实现口身价值,获得学校和社会的认nJ的主耍途径。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牛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需要较多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对于在为学校、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应付出什么而同时应得到什么,在他们心屮是存在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或心理契约的,这是其他正式经济契约不能替代的。根据心理契约理论,无形的心理契约能更深层次地影响和决定辅导员的职业表现、行为和结來,学校和辅导员Z间相互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及认知是影响辅导员行为和态度的垂要因素。但长期以

8、来,高校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