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

ID:43627119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1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_第1页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_第2页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6例的临床观察作者:陈国光,关春红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湛江524023【摘要】目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降纤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1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T1A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43例)和复方丹参—阿司匹林对照组(43例)。测TCD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48h内、2周内TIA发作被控制及转为脑梗死的例数为分别为32、10、1例;对照组则为分别为20、20、3例,以治疗组的疗效为优(P<0.01)。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血流速增快与血流速缓慢者组的平均流速有明显改善(P<

2、;0.01),对照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或0.05);同时应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明显的卜降(P<0.01)。结&应用降纤酶治疗TIA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通过TCD技术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疗效提供有力的依据。【关键词】降纤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具有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II反复发作及恢复完全的特点。TIA—直被认为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一旦出现即意味着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极髙,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复发、降

3、低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规治疗TIA主要是以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扩血管药物及针对病因治疗为主。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笔者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43例TIA患者采用降纤酶治疗,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1资料利方法1」病例86例TIA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和脑梗死,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房颤及近期出血史。随机分为两组,降纤酶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颈内动脉系: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18例、血流速度减慢3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2例;椎底动脉系:治疗组血流速度增快17例、血流速度减慢5

4、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7、4例。两组TIA患者的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别,具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TIA患者的临床特点(略)两组比较均P>0.05o1.2治疗方法治疗纟I[应用大连高新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降纤酶第1天10U,第3、5天各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h内滴完,共用3次。治疗期间不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凝及扩血管药。对照纽应用复方丹参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口服阿司匹林0.1g,每天1次;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治疗。2周为1疗程,两组肉住院2周,以观察疗效。1.3检查方法与观察项廿采用EMS9型TCD诊断仪,受检者在安

5、静状态下,常规检测大脑前、中动脉(ACA、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平均流速(VM)等,同吋观察频谱形态、血流方向及血黏度改变。1.4统计学处理采川χ2检验及t或配对t检验。2结果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8h内、2周内TIA发作被控制及转为脑梗死的例数为分别为32、10、I例;对照组则为分别为20、20、3例,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o2.2观察项目治疗前后的比较经TCD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应川降纤酶后,血流速增快与血流速缓慢者组的平均流速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1t;0.01或0.

6、05);同时应用降纤酶治疗后,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床积、血小板凝聚率、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20频谱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频谱形态圆纯,S2峰大于S1峰,用药前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变化。血流方向的变化:用药前后两组均未见改变。3讨论TIA不是良性疾病,它预示患者处于发牛脑樓死、心肌梗死和其他血管意外的高度危险中°TIA后第1个月内脑梗死的发牛率为4%〜8%,第1年为11.6%;5a内增至24%〜29%,故应予积极干预,才能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尤其是频发性的TIA更应重视,应按神经科急症处理。表2两组血流速度川药前后的TCD变化(略)川药前

7、后比较,*P>0.05,余均PV0.01;两组川药后比较,P<0.01或0.05;两组用药前比较,P>0.05o表3降纤酶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比较(略)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o在TIA发病机制中,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其次是动脉痉挛、微栓子栓塞、血流高凝状态、血流动力V改变等。降纤酶为白眉蝮蛇毒液中提取的精制溶栓物,具有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