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ID:43629124

大小:151.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1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太谷二中太谷二中启航学校2015级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夏禹平治洪水之

2、后,划九州,制贡賦,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襄锡圭先生基于甲席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故而孟子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在各诸侯国内部

3、,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这种政治身份,既是家主户主为国家所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其在国与家之中地位的确认。在家户内部,家户主“正夫”之外,往往尚有成年兄弟,这些人口在仅有家户主名籍

4、之时,并不为国家掌握,成为“余子”。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他们便另行垦荒。当西周末至春秋战争规模扩大,国家感受到财赋与兵员的紧缺时,只得将余子也纳入国家掌握中,这便是周宣王的“料民”(《国语•周语》上)、鲁国的“初稅亩”(《左传•宣公十五年》)与楚国的"大户”(《左传•成公二年》)。此后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如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纪》)。至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史记•商君列传》),正式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摘编自李若晖《古代社会治理之户籍的产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我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但经葛剑雄等先生考证,这并非夏禹时代的信史。B.夏禹平治洪水后,奠定了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面对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A.在孝治传统下,大夫之家,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征于家主、

6、户主,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B.商鞅变法后,颁布了“分异令〃,以“倍其赋〃的强制措施,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文化思想中,孝治传统是从夏禹时代开始的,所以孟子认为,要寻找解决孝治矛盾的办法,只能回到夏禹之前的虞舜时代。B.家主和户主被国家登录名籍,参与籍田蒐狩,既能为国家尽职责,也显示了自己在国与家中的地位,更是国家掌握户数的依据。C.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大夫还是平民,家户主的成年兄弟们享受不到国家的常规性授

7、田,为了养活白己,他们不得不另外开垦荒地。D.在普遍登记人口户籍制度产生以前,国家统计人口只登记家户主“正夫〃,而对家户中其他的成年兄弟则不作任何统计,成为“余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在《帝王世纪》屮,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时期,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西晋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夏禹时朝已经开始了。B.在孝治传统之下,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是由于以族姓构成的诸侯国内部,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只能征之于家户主。C.“料民〃“初税亩〃“大户〃都是我国由名籍到户籍改革过程中

8、的产物,是国家为了增加财赋和兵员,将“余子〃也纳入管理的统计人口的办法。D.秦献公的“为户籍相伍〃,表现出我国在户籍制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不仅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还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