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

ID:43654862

大小:24.08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1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_第1页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_第2页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_第3页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_第4页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形象建构的现代传播体系研究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治理中重要的文化向度,体现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梳理城市形象的理论资源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调研和问卷统计,以合肥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形象建构的路径。  关键词:城市形象;现代传播体系;合肥;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G2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143-005  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将37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体现出当前城市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时代性。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一脉相承,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

2、1]良好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治理中重要的文化向度,是体现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城市要具有“积极的扩展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形象的理论资源与内涵  (一)城市形象研究的理论资源  公元前3500年前后,城市就出现了。城市是生产、消费和服务中心,也是文化聚集高地,又是权力的集中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开始围绕城市发展问题著书立说。但是最早提出“城市形象”概念的,则是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他1961年出版了专著TheImageoftheCity,强调“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  城市形象的产生是复杂的,一般认为是外部环境刺

3、激我们的感觉器官,从而产生一种认知,并通过一种心理过程转变为形象。[2]Foot认为,城市形象是人的主观整合了语言、大众传媒、记忆、照片、电影和环境生成的。现在通常认为,城市形象是能代表城市特质的形象,或者可以唤醒“城市”记忆的“形象”,也就是城市的形象识别性能够概括和代表城市。“城市形象”是可被感受、被认知的,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隐形层面)在城市外部形态(显性层面)上的直观反映,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3],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所在。不管定义有多少,内涵多么丰富,但是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有三个层面是无可争议的,也即城市形象的客观存在,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城市形象;城市的

4、大众媒介形象,是通过大众媒体呈现出来的城市样子;人的主观认知形象,是人对城市形象的具体认知。这三种层面的城市形象,可以用下图予以表现。  从下图可以发现,城市形象的落脚点是人的主观认知,再好的城市,如果没有人去发现、认同、传播,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城市形象研究者认为,城市形象是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这样就不难理解从芝加哥起点波及欧美各大城市的“城市美化运动”了。我们今天进行城市美化,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  (二)合肥城市形象的演变轨迹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在历史、资源、文化上和发达城市相比,不占优势,但是近些年通过励精图治,深耕细作,逐渐成为一座新崛起的城市。2015年,合肥获得

5、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并在多次位列全国“幸福城市”三甲的基础上,再次成为央视《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全国10大“幸福城市”第一名。2012年,英国《经济学家》发布全球城市发展指数,合肥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全球第一,就业指数排全球第三;2014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研究员,牵手两岸四地专家,根据过去5年全国城市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选出未来10年中国最富裕的24座城市,合肥位列其中。纵观合肥城市形象发展史,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三国故里、包拯家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浓缩了三国文化、包公文化、淮军文化,是对2200年来合肥最具代表性文化的提炼,在一定阶段凸显了合肥的特

6、色。2.“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阶段。2008年以来,合肥增加了“滨湖新城”的城市发展口号,并把“三国故里”去掉,加上了“科教基地”,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科教基地”是合肥的一大特色,上个世纪80年代,合肥就被确定为全国的“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44个,高等院校60所,各类研发机构574个,院士工作站9个等。“滨湖新城”则是合肥发展的方向,在一定阶段,直接以“滨湖新城”为城市口号,具有增加认知度的作用。3.“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提出,具有时代性,也是当前合肥文化传承、时代命题相契合。从内涵上来看,“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有以下深蕴:“大湖”:自然、禀赋

7、,外在形象;“名城”:实际、特色,实力形象;“创新”:追求、动力,发展形象;“高地”:评价、结果,能力形象。  二、城市形象建构的要素与现状分析  城市形象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这里结合实际问卷,从受众的角度来考察城市形象建构的要素与传播的效果。  (一)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  1.传播效果的年龄特征  对“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形象的认知,30岁以下“不知道”的比例相对较高,把年龄和合肥的城市口号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