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

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

ID:4365846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2

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_第1页
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_第2页
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镜下诊断胃癌61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61例胃癌在胃镜下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和性别、年龄特点。方法:收治经胃镜诊断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好发部位、性别、年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6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08:1,平均年龄为69岁,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贲门38例(62.3%),胃窦19例(31.1%),胃体4例(6.6%)。结论:胃癌的发病率屮胃底贲门癌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窦,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最高。关键词胃癌好发部位性别年龄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胃癌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与慢性胃炎、消化

2、性溃疡相似,无特异性,不能引起重视,临床一旦确诊多属进展期癌。单纯X线领餐透视检查不能确定诊断,应进行胃镜检查。有条件者应进行胃镜普查,开展二级预防工作。笔者结合所属基层社区医院2008-2012年收治胃镜发现胃癌患者61例,対莫进行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61例胃癌患者,男49例,女12例,年龄47~86岁,平均69岁;其中40〜59岁8例,60〜69岁24例,70岁以上27例,发病高峰年龄在60岁以上。男女比例为4.08:10临床症状:上腹疼痛或不适者43例,进食哽噎感13例,贫血消瘦1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有转移症状者2例。好发部位:61例胃癌中,发生于胃底贲门的

3、38例(62.3%),胃窦19例(31.1%),胃体4例(6.6%)。镜下特点:早期胃癌5例,肿块型4例,溃疡性31例,溃疡浸润型19例,弥漫浸润型2例。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共计56例,黏液腺癌2例,高级别内瘤样变2例,印戒细胞癌1例。讨论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患者就诊时大都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现胃癌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0万例。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本组资料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与文献资料基本相符[1],男女比例为4.08:1,与资料显示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冇较大的出入[2],可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部分

4、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加上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的减弱,抑制肿瘤能力下降,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等有关。尤其是老年男性,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多不规律,易导致身体内环境紊乱,增加了胃癌发生的概率。老年人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平时食腌制食詁较多,腌制食品屮含大量的硝酸盐,在胃内转化为亚硝酸盐,再与胺类结合形成亚硝胺类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食用腌制食品增加Hp感染机会[3],Hp产生炎性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与胃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农村老年男性大多有烟酒嗜好,增加了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国内许多文献资料报道胃癌好发于胃窦部,木组资料显示中老年人胃底贲门癌的发生

5、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老年人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减退,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胃食管返流对贲门区刺激形式炎症-修复-恶变的过程冇关。因此,对于中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定期胃镜检查,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参考文献1黄晓俊,南寿山•甘肃省30年胃镜检查34116例胃癌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12(2):65.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0.3饶尤华,李松岗•临床胃镜检查适宜人群选择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8):708.重[4]。临床观察显示,OSAS患儿在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后,行为问题和

6、认知能力能得以改善[5,6]。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人为干预,对患儿的成长发育冇着重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