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息观修持法要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

ID:43666799

大小:42.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2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_第1页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_第2页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_第3页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_第4页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入息观修持法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出入息观修持法要泰国佛使比丘著述   “出入息观”(又称安那般那念)的修持,全程完全在呼吸上修行,不用作任何变更及移动,从始至终运行呼吸一直达到涅盘境界为止,是最方便不过的一种修法,不必依靠外物,如遍处轮与尸体之类,再者其法温柔,不激烈,不紧张,不可怕。不如“不净观”一般的难为。所以没有害处,绝对不会伤及身体。问题只在能够修行与否﹖如果不能修行便不能修行,伤害绝没有。如果有人说修持出入息观会引起发狂,那是无稽之谈,说这话的人也许误认旁门别教的出入息观,以为是本佛教的出入息观,那并不是佛世尊宣说而记载于巴利圣典上的真正佛法,如本书所根据讲解的一般。本门出入息观绝对无害,如果修行的人真的发狂

2、的话,那个人必定先有狂病,而动用心神时抵触神经发作。另一个原因便是其人修行的目的并不在断灭烦恼,而只妄求神通法力,希图财利,这是会引起狂病的。  所以发狂的原因有二:一乃居心不正,违反修行定止正法,妄修旁门“利欲邪法”,导致邪魔附体;一乃其人已经有狂病在先,习法时动用“心神”而引起狂病发作。  至于普通的人【注一】修行真正佛门出入息观,是不会发生狂病的。这是习法的人所必须知道的一般情形。14  现在,再来研究出入息观十六阶的内容,本佛门出入息观一定要有十六阶,无论载在那一部经典都是一样,也许有其它不同方式的出入息观,但那并不是佛世尊所传,是属于旁门别教的,真正出于巴利圣典的出入息一定有十

3、六阶。学者必须知道这十六阶的内容,究竟修的是什么﹖第一段最初四阶是修心使达到禅定,在这四阶上学习调节呼吸,平衡气息,结果进入禅定,这是第一段初四阶的概况。接下第二段四阶,是观察由禅定而生的“喜乐”感受,使其知道这些都是思想的来源,促使心情荡动不安,而明白什么在支配着心,其有四阶,即第五阶至第八阶,成为一段。至于第三段乃观察心的变化,而试行御心达到种种所需的意境,也有四阶为一段,即第九阶至第十二阶。到了最末的第四段,乃观无常,属于慧而不止于定,要用智能观察无常,直至心生厌念,离贪欲,结果得到解脱。这是最后一段的概况。至于详细内容解释如下:  第一段:身观念处  第一段调节呼吸亦即调节身体,

4、使心平定,称为“身行定止”而达到“三摩地”(禅定)。因身行定止而达到禅定,便立刻得到安乐之果,但是暂时性的,其课程分阶如下:  一、认识长呼吸为一阶。二、认识短呼吸为一阶。三、认识呼吸支配身体为一阶。四、调节呼吸使其逐渐平息,而结果达到禅定为一阶。必须根据这四阶要点学习修行,一直达到闭眼即得的地步。即第一阶要学习观察长呼吸每一角度的一切详情,如什么是长呼吸﹖发生时有什么感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等等。这是第一阶应学的课程。14  第二阶同样的观察短呼吸的一切详情,在运气、感觉及对身体的影响等方面,与长呼吸作一番比较。两种呼吸反复运行,互相比较,结果便会洞识呼吸,明了呼吸,知道呼吸的因,知道

5、呼吸的果,知道呼吸的影响力,必须如此认识呼吸。因为眼前我们对呼吸认识还不够,所以应该和它打交道,与它混熟。第一阶便是和长呼吸混熟,第二阶也和短呼吸混熟。  及至第三阶,便观察这两种呼吸对身体的关系,称为“身行”即身体的支配者,与身体有连带关系。如果呼吸粗急,身体也跟着粗急即局促不安;如果呼吸温柔,身体也跟着温柔,即寂静安定。呼吸长是正常的表现,故长呼吸能助身体进入正常;呼吸短是不正常的表现,当身体不正常如发怒、疲劳、心情冲动时,呼吸便跟着短促,反之呼吸短促不正常,身体也跟着不正常,知道这些呼吸一直支配着身体的秘密,为第三阶应学课程。巴利圣典称为“知道一切身”,便是知道呼吸支配身体的一切情

6、形与原理。肉体称为身,呼吸也称为身,两者不能分开,必须知道两种身的一切,才可称为“知道一切身”。而且每一种身中又分出种种相,必须每一项都详观明察,直到明白开悟这两种身同属一体的真谛。在每一呼每一吸上运行观察,完成第三阶课程。  至此便可继续修持第四阶禅定。第四阶之所谓“身行定止”,便是调节呼吸使其逐渐逐渐的平息,在每一呼每一吸上用功修行,呼吸逐渐平息,身体也跟着逐渐静定,心因此而达到禅定。  这一阶藏有秘诀比别阶殊异。第四阶修行方法也可称为秘诀或善巧,亦即现代之所谓技术,乃用技巧而使呼吸逐渐逐渐地平息。14  其法便是在开始运行长短呼吸时,对它慎密地监视,好象在跟随着它走一样,知觉一直紧

7、跟着气息上下奔走不离。设定两个距点,上方在于鼻端,下方在于肚脐,这只是假定而已。我们吸气进时气息从鼻端进入一直达到肚脐,以此为终点别处不管,呼气出时气息又从肚脐开始走出鼻端,以气息上下奔走摩擦所得的感觉作为追踪的目标。这样便可得到两点知识,即吸气以何处为起点何处为终点,呼气又以何处为起点何处为终点。这样坐观一段时间,好象追走一样。  气息走进时知觉也跟着从鼻端走到肚脐,气息走出时知觉也跟着从肚脐走到鼻端,假定有一条空管从鼻端通到肚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