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

ID:43690800

大小:1.4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2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_第1页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_第2页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_第3页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_第4页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古诗鉴赏表达技巧案例、审题、答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鉴赏考点解析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篇章结构的艺术。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主要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点分析:常见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常考的表达方式展

2、示景物描写观察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情色彩空间角度感官角度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细节借景抒情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的辨识与理解:07年第一题第二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08年第二题第一问问一句诗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09年第一题第二问问一句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1年第二问问颈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要求较低,侧重修辞手法,且有三年基本没有涉及,涉及的年份也多仅要求辨识,较少分析,几乎没有鉴赏,所占比分也就一两分。12年第三题“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变相考手法。但10年对别人评价的分析的理解有一定的鉴赏

3、的味道,但它的指向非常清晰,且考生要做的仅是对别人鉴赏的理解,不需要作个性分析。命题规律学案反馈1.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2.表现手法不具体点明,手法辨识错误。3.答题用语不专业。4.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不准确,没有整体阅读,逐句分析的习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加强审题训练,强化得分意识。2.熟悉识记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够辨识诗歌的表现技巧,不断总结答题套路,识记一些常见题型常用的术语或套语。3.重点掌握虚实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寻找失分的原因,养成分分必争的习惯!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

4、眼前花。摇曳碧云斜。(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真题引路(2012年江苏卷)学案展示借景抒情。高山明月不了解我心中所想,碧波荡漾,微风吹过,眼前飘落下片片花瓣,树在风中摇曳,渲染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千万恨……”开头直接抒情,点出了心中的“恨”,“水中空落眼前花”以眼前这幅落花飘零之景,抒发了……(…..)碧云在空中飘荡,日已西斜,借日落西山这景表达诗人远在天涯的孤寂之情。(…..)失分的原因?手法未点明审题、手法辨识审题不仔细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

5、写景之中。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答: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真题引路(2010年江苏卷)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学案展示想象、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前两句写离别的场景为实写,后两句想象友人在遥远的潇湘上,

6、一定夜不能寐,带着愁怨听凄凉的猿啼进入深长的梦乡,是虚写。渲染了凄凉、冷寂的氛围。……(…..)“忆”字点明作者想象着友人在遥远的潇湘,与现实的“江风”送别形成虚实对比……(…..)失分的原因?审题不仔细用语不专业描写正面侧面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细节描写“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虚实结合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杨万里的《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永的《雨霖玲》上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设想之境眼前实景辨虚实(2007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题策略——借我

8、慧眼读懂试卷语学案展示运用想象手法,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林送向远方,写云夹带着雨把重重高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