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11版)

古印度文明(11版)

ID:43700507

大小:14.58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0-12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1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2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3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4页
古印度文明(11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印度文明(11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界古代史》古印度文明世界古代史古印度文明世界古代史概述一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二吠陀时代三列国时代四孔雀帝国五六贵霜帝国概述一、古印度文明的研究19世纪:英国搜集文献研究种姓制度研究梵文20世纪:欧洲国家《剑桥印度史》印度学二、历史分期史前时代印度河文明吠陀时代列国时代孔雀帝国贵霜帝国三、参考书目四、思考题古印度文明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一、自然环境与居民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三、印度河文明的成就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古印度文明一、自然环境与居民1、印度的古称身毒天竺印度2、地理位置南亚次大陆北印度与南印度印度河与恒河3、

2、自然条件亚热带气候气候多样季风带来集中降水4、居民人种博物馆:尼格力陀人、尼格罗人、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蒙古人第一节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第一节1、发现1921—1922年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20世纪30年代昌胡达罗1954年洛塔尔港口城市2、分布范围130万平方公里大小遗址数百处三、印度河文明文明的成就1、城市建筑规模宏大上下两城布局精细2、经济生活青铜时代金属加工农牧业对外贸易3、印章文字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4、艺术成就雕塑:青铜女像、石灰石男性雕像、祭司像5、宗教生活男女生殖崇拜、树神崇拜、动物崇拜(牛)第一节四、印

3、度河文明的衰落1、假说灾害说(生态环境恶化、洪水)入侵说(雅利安人毁灭)2、文化因子宗教上:原始湿婆、林伽、动物崇拜、菩提树、卍字图案文化上:瑜伽、赌博、女性装束第一节第二节、吠陀时代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二、早期吠陀时代三、晚期吠陀时代古印度文明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1、雅利安人名称来源:高贵的人吠陀经外貌特征:身材高大蓝眼睛白皮肤2、进入印度公元前2000年小规模分批进入公元前1500年进入旁遮普地区第二节二、早期吠陀时代1、经济生活畜牧业为主小规模农业青铜工具交换(牛)2、政治组织部落阶段军事民主制3

4、、种姓制度萌芽雅利安人达萨4、吠陀宗教原始自然崇拜多神崇拜神灵无等级划分祭祀5、哲学思想萌芽世界起源:《原人歌》《水主歌》《有无歌》第二节三、晚期吠陀时代1、政治形势国家出现众多地域王国君主制共和制王权强化2、种姓制度四个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婆罗门教最高神梵天神学理论繁琐祭祀仪式婆罗门至上4、奥义书中哲学思想创世说梵我理论四位说业报轮回5、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第二节第三节、列国时代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三、反婆罗门教思潮古印度文明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1、城邦并立北印度16国兼并

5、为4大国2、摩羯陀的霸权瓶沙王:征服鸳伽,建都王舍城阿阇世:打败居萨罗、迦尸联盟,兼并迦尸优陀那拔陀罗:建都华氏城难陀王朝:兵力强大版图急剧扩大(恒河流域、中印度和南印度部分地区)第三节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1、波斯征服居鲁士:未逞大流士:侵入北印度建波斯第20行省2、马其顿征服亚历山大:公元前327年入侵第三节三、反婆罗门教思潮1、原因阶级变动:刹帝利地位上升阶级分化婆罗门教不得人心破坏生产力2、焦点婆罗门教的特权地位3、派别佛教:释迦摩尼教义耆那教:大雄教义顺世论:教义第三节第四节、孔雀帝国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二

6、、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四、佛教的发展和分裂:部派佛教五、印度教的出现——婆罗门教的复兴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发展古印度文明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1、建立与扩张月护王:推翻难陀王朝驱逐马其顿驻军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败塞流古取阿富汗部分地区适实王(宾头沙罗):镇压旦叉始罗扩展到德干2、强盛阿育王:征服羯陵加领土达到最大3、衰亡帝国分治安度罗独立撰伽篡位第四节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1、国王掌握行政、司法、军事等大全密探侦查中央、地方2、三类官员地方官员城市官员军事官员3、地方行省直辖行省行省第四节三

7、、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第四节1、土地制度三类:王田贵族田公社田土地买卖2、奴隶制度来源:七种应用广泛:国王、贵族产业中家庭奴隶3、种姓制度发展;阇提出现贱民旃陀罗制度:法律条文规定特征:血统原则、内婚制、职业的世袭四、佛教的发展和分裂:部派佛教1、阿育王宣扬圣法赞助佛教兴建佛塔佛寺宣扬佛教容忍精神支持海外传教2、部派佛教佛教发展:《本生经》圣物崇拜编撰经典律藏之争:上座部和大众部教义之争:枝末分裂第四节五、印度教的出现——婆罗门教的复兴1、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发展强调吠陀权威、婆罗门地位,弱化祭祀万能吸收佛教、耆那教不杀生、解脱

8、等理论2、印度教——婆罗门教地方化婆罗门教与地方信仰、习俗融合雅利安因素与土著民族文化要素的进一步融合3、印度教——神灵的变化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第四节1、阿育王石柱雕刻代表作: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2、人物雕像男女药叉像多,胸部丰满,小腹美丽,成为印度的审美标准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