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ID:43718028

大小:349.10 KB

页数:146页

时间:2019-10-13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介绍:“数与代数”领域:认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常见的量要认识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吋记吋法“空间与图形”领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简单物体的三视图,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事件发生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安排4次

2、操作型活动与1次场景型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二、教材特点分析:1•教学内容的选择“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而,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

3、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2.教学内容安排这册教材的教学内容里,把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解决实际问题密切结合,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尽量把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力求让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而的培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屮

4、得以落实,让教学内容更加有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把几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交叉安排,有利于各领域的教学互相支持,形成有机体,这是个亮点,也是我们教学屮所追求的。例如,数与代数领域屮的许多数学活动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屮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条形图与线段恰当地应用到数与代数领域,能直观地显示数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规律;统计与概率中对“可能性”的理解与把握,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时,思考更全而。3•教材的编写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富有数学内容的事情作为教学材料,并以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方式呈现在教材中,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

5、对学习数学的愿望与热情,激活学生己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例题的编写着力于安排教学活动的内容、线索与呈现方式,给创造性地“教”与“学”留出了必要的空间。例题一般不直接呈现和现成的解题方法,而是突出情景中的数学内容、指向解决问题的操作与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独立探索后的相互交流。练习的编写注意到学生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需要适当的练习量,同吋避免机械地模仿、记忆与重复训练。经常设计一些题组,让学生对同组的儿道题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自主构建认知结构;教材中述出现不少的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本册教材开始,教材增设了“你知道吗”栏目,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

6、一些数学史料,以及和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感受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中,出现了适量的提高题,体现教材的弹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三、教学建议:1•紧扣学生实际,从学生己有经验入手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类比等活动学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吋,由于其算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基本相同,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容易实现有效的迁移。教学吋,教师不必呈

7、现具体的计算过程,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再如在教学除法验算时,也不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想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这样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I'可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2.关注学生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转变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