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性論》的研究

《寶性論》的研究

ID:43722670

大小:79.77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3

《寶性論》的研究_第1页
《寶性論》的研究_第2页
《寶性論》的研究_第3页
《寶性論》的研究_第4页
《寶性論》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寶性論》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寶性論》的研究釋恒清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一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釋恆清主編本篇文章經作者修改後,與原書之內容及頁碼有差異自西元前一世紀以後,印度佛教界開始陸續傳出大乘經典。經過了三、四百年,由於大乘經典的人最流傳,以及印度淪師們加以融會貫通和系統化,遂形成印度人乘佛教三人思想體系:即中觀,瑜伽和真常(註1),各成其龐大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中觀的思想建立在「緣起性空」上,所依的經論包括《大般若經》,龍樹菩薩造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代表有宗的瑜伽系強調的是「境空心有」之唯識思想。此系統下的經論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而

2、高舉「如來藏H性清淨心」的真常系思想,則宣揚人性中本有佛性的存在。《如來藏經》,《勝鬟夫人經》,《大般涅槃經》,《楞伽經》等是其主要的經典依據(註2)。屮觀和瑜伽教理之精華,主要表現於其重要的論典屮,但真常系則偏重經典。但這並不表示真常系在日帔未出現重要的論典。堅慧('Saramati')造的《究竟一乘寶性論》(註3)(Ratnagotrav-ibhaga)就是代表如來藏學主流的集大成論書(註4)。《寶性論》的屮文全名是《究竞一乘寶性論》。它有梵文本和藏文譯本。梵文本全稱為RatnagotravibhagaMahayanottaratantrasastra,意思是「寳性分別人乘最上秘義論

3、」G壬5)o冇趣的是中譯木取其前字(Ratnagotravibhaga)而名為《寶性論》,而藏文譯木則取H後字(Mahayanottaratantra)而稱此淪為《人乘最上秘義淪》(簡稱Uttaratantra),山此可略見此二傳統著重點的不同。(註6)依中阈佛教的傳統說法,《寳性諭》全論是堅慧(Saramati)所造,但依藏傳,論本偈是彌勒菩薩(Maitreya)造的,而I■釋論」則是由無著('Asanga')菩薩所造(註7)。梵文木亦稱「論木偈」是彌勒造的信主8),但未提及無著釋論。西藏佛教傳統上一直認為彌勒菩薩著冇五論:《大乘莊嚴經論》(Mahayana-Sutralamkara)

4、,《屮邊分別論》(Madhyanta-vibhaga),《法法性論》(Dharma-dharmata~vibhaga),《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lamkara)和《大乘最上秘義論》。但彌勒是否為一歷史人物,學者Z間的看法不一。宇井伯壽認為彌勒是無著的師父,為一歷史人物,但Jam-yan-zad-pa的Siddanta(Grub-mthah)有如F記載:「龍樹因文殊師利菩薩Z啟示,依《虛空藏經》(Aksayamati-nirdcsasutra)而建立中觀翠派。同樣地,無著則因彌勒菩薩的啟示,依《解深密經》(Samdhinirmocana)而建立瑜伽學派。J(註9)由此可見,此二

5、學派均將自己的學說直接溯源於天上的菩薩,以顯其神聖和權威性。Obermiller聘士因此認為具實五論(包括《寶性論》)均為無著造的。然而,《寶性論》的如來藏說,與無著所代表的瑜伽系人相逕庭,因此Obermiller的看法很難自慣I其說信主10)。西藏格魯派(Gelupa)大師宗喀巴(Tson-kha-pa)也不認為《寶性論》屬於瑜伽系,而應是中觀具緣派(Madhya-mikaprasangika)的作品。由於從歷史或教義的觀點,均缺乏有力證據証明彌勒造論、無苦釋淪,故有些學者還是認為中阈所傳堅慧造的傳說較為可靠(註11)。中阈史料記載中,最早提到堅慧造《寳性論》的是深信如來藏思想的華嚴宗

6、三祖法藏法師。他在註疏《大乘法界無差別論》(Mahayanadha-rmadhatvavisesa-sastra)時曾言堅慧乃「地上菩薛,於佛滅後七百年時,出天竺大剎利種。聰叡逸群……以己所遊平等法界,傳示眾生,方為究竞廣人饒益,是故造究竟一乘寳性論,及法界無差別論等」(註⑵o法藏是由提雲般若(Devaprajna)獲知此事。提雲般若出生于闖(khotan),是《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的譯者。因之,至少在七世紀前的屮亞,堅慧就已經被認為是《寶性論》的作者。不過,有一疑點,即現藏經所存的《寶性論》只有譯者,而未註明作者何人,而且古代各經錄中亦未有記載(訐13)。吾人對堅慧的年代和師承所知很少。

7、然而,依II前所知的冇限資料研判,二種傳說中,堅慧造《寶性論》還是較為可信。《寳性論》譯者為元魏勒那摩提(Ratnamati)o但是《開元釋教錄》(730A.D.)在記載《妙法遵華經》、《寶性論》和《寶積經論》的翻譯經過時,說明如F:「菩提留支傳本,勒那、扇多參助。其後三德乃徇流言,各傳師習不相訪問。帝以弘法之盛略敘曲煩,敕三處各翻訖乃參校。其間隱沒互启不同,致有文旨時兼異綴,後人合之共成通部。見寳唱等錄。所以法華、寳積、寳性等論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