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ID:43738821

大小:465.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3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_第1页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_第2页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_第3页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_第4页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3-1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3-2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速度分析§3-3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3-4§3-5§3-1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一、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1)根据机构运动简图及原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机构中其余构件上各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构件的位置、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2)运动分析的目的是为机械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的研究提供必要依据,是了解、剖析现有机械、优化、综合新机械的必要环节。二、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图解法:形象直观、易于掌握,但作图较繁琐、

2、精度不高。解析法:精度高,但计算繁琐、且较抽象、不直观。实验法:常用于求解机构的位置和轨迹,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图解法速度瞬心法矢量方程图解法§3-2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速度瞬心法:简单机构的速度分析较为方便。1、速度瞬心及其位置的确定速度瞬心(瞬心):指互相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绝对瞬心:两构件之一是固定的,则绝对速度为零的瞬心。相对瞬心:两构件都是运动的,则绝对速度不为零的瞬心。机构中瞬心的数目由N个构件组成的机构,其瞬心总数为K瞬心的求法(1)根据瞬心定义直接求两构件的瞬心(两构件直接接触组成运动

3、副)①当两构件用转动副联接时,其转动副中心就是它们的相对瞬心。②当两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相对瞬心位于导路的垂直方向的无穷远处。12转动副连接的两个构件P1221移动副连接的两个构件P12∞③当两构件组成纯滚动的高副时,接触点就是相对瞬心。④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相对瞬心是位于过接触点的公法线上。12MP12高副连接的两个构件(纯滚动)ω12nnt12M高副连接的两个构件(存在滚动和滑动)ω12P12??(2)借助三心定理确定瞬心的位置定理:三个彼此作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其有三个瞬心,它们位于一条直线上。vk2vk3SP12P13

4、w21w31123vk2=vk3证明:例: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在图示位置时的全部瞬心的位置。解:机构瞬心数目为:K=6瞬心P13、P24用于三心定理来求P34P14P23P12P24P13134ω4ω22P13P24vP3P12234w2P23P34P14w4vP24=w2lP24P12=w4lP24P142.利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1)铰链四杆机构结论:1、两构件的角速度与其绝对速度瞬心至相对速度瞬心的距离成反比。2、P24在P12和P14的同侧时,ω2和ω4的方向相同;如果P24在P12和P14之间时,ω2与ω4方向相反。1

5、31w2P23P12P13∞(2)凸轮机构(3)滑动兼滚动接触的高副机构AB123w2w3nnP21P31P32结论:组成滑动兼滚动高副的两构件,其角速度与连心线被轮廓接触点公法线所分割的两线段长度成反比。(4)曲柄滑块机构vC=w1AP13μl结论:1、求滑块的速度。2、求构件2的角速度。213ABCP14P12P23P13P34∞P24瞬心法的优缺点:优点:求简单机构的速度方便。缺点:复杂机构,瞬心数目多,求解复杂;作图时,瞬心可能在图纸外;不便于求解加速度。§3-3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运动合成原理:同一构件上:一构

6、件上任一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随同该构件上另一点的平动(牵连运动)和绕该点的转动(相对运动)的合成。不同构件上:一构件上任一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随另一构件上该点的平动(牵连运动)和相对该点的运动(相对运动)的合成。求解步骤:①取合适的μl画位置图;②根据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列出速度、加速度矢量方程;③取合适的μv、μa作速度、加速度矢量多边形;④求解。1、在同一构件上的点间的速度和加速度pbceABCDEw1123a1(1)绘制机构位置图(2)确定速度和加速度结论:①Pbce称为速度多边形。②∵△bce∽△BCE,称△bce为△B

7、CE的速度影像,两者相似且字母顺序一致。已知构件上任意两点速度,可直接利用影像原理得到该构件上任一点的速度;速度影像原理只能用在同一构件上。③点p称为极点,代表该构件是速度为零的点,p与任一点连线表示该点绝对速度。④速度多边形上任意两点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相对速度,其指向与速度的下角标相反;如bc代表VCB而不是VBC。⑤平面运动构件的角速度可利用该构件上任意两点的相对运动速度来求,方向也由其确定。b’p’b’’c’’c’’’c’ABCDEw1123a1(3)确定加速度和角加速度pbceABCDEw1123a1pbceb’p’b’

8、’c’’c’’’c’e′结论:①p’b’c’e’称为加速度多边形。②图形b’c’e’为△BCE的加速度影像,已知构件上任意两点加速度,可直接利用影像原理得到该构件上任一点的加速度;加速度影像原理只能用在同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