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

ID:43758885

大小:16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3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_第1页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_第2页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_第3页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_第4页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_第5页
资源描述:

《胶体化学第9章 高分子溶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9章高分子溶液9.1高分子溶液的形成9.1.1高聚物的溶解规律高聚物溶解→溶胀+溶解。溶胀:溶剂分子比较快的进入高聚物中,使高聚物体积膨胀的过程。溶解:溶胀后高分子链作用力减弱,最后导致高分子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的过程。非晶态高聚物溶胀和溶解比较容易,晶态高聚物溶解困难。非极性晶态高聚物在室温时很难溶解,一般要升温接近到高聚物的熔点使晶态转变为非晶态后,才逐渐溶解。极性晶态高聚物在室温时就可溶解在极性溶剂中。交联高聚物由于交联点的束缚,只能溶胀而不能溶解,这种溶胀称为有限溶胀。高分子溶液的溶质分子大小通常在胶体分散体系的范围内,所以早期曾被认为是典型的胶体。例如,天然的蛋白质

2、溶液和明胶溶液等,都具有扩散缓慢、不能穿过半透膜等溶胶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因此早期把高分子溶液称为亲液溶胶。随着胶体化学的发展,发现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主要相同之处有:(1)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粒子大小均在lnm--lμm之间;(2)扩散速率都比较缓慢;(3)均不能透过半透膜。而不同之处有:(1)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在溶剂中,而溶胶粒子不会自动分散在分散介质中;(2)高分子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3)高分子溶液是均相体系,没有明确界面,Tyndall效应弱。而溶胶是多相体系,体系内存在大量界面,Tyndall效应强

3、;(4)高分子溶液的粘度要比溶胶大得多。高分子溶液的溶质是大分子,但许多性质也不同于低分子溶液,所以低分子溶液的热力学结论也不能直接用于高分子溶液。9.1高分子化合物的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低分子化合物是以单个分子存在,而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结构单元联结而成。例如,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的分子是由几千个一C。H。单元联结而成,其分子式可写成∈C5H8手。。这种小单元称为链节,P叫作聚合度,其数值一般在几百以上,所以,高分子的首尾结构与链节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若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则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应为溶解度与其分子量有关,分子量大,溶解度小;反之亦然。选择

4、合适的溶剂,是配制高分子溶液的关键。一般原则是:①“极性相近”原则;②“溶度参数相近”原则,溶度参数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可查到。二.混合熵合混合热高分子的溶解过程是熵增加过程,因而混合熵大于零(△SM>0)。由于高分子的柔性,多构象性,其混合熵远远大于小分子的混合熵。同时其与溶剂的混合热也不等于零(△HM≠0)。Flory-Huggins用晶格模型推出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和混合热为△SM=-R(n1lnφ1+n2lnφ2)△HM=RTχ1n1φ2,式中,n1和n2分别是溶剂和高分子的摩尔数;φ1和φ2分别是溶剂和高分子的体积分数;χ1是Huggins参数,可由第二维利系数(A

5、2)求得,即是溶剂的摩尔体积。当χ1=1/2时,A2=0。此时的温度称为θ温度,溶剂称为θ溶剂。因此,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有很大的偏差。只是在某些特殊条件(如θ体系)或浓度趋于零时,才呈现理想溶液的性质。一.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高分子的特点:大分子量(103~107);分子量不均匀性。所以其分子量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统计方法不同,分子量也不同。各种平均分子量及其测定方法如下表示:9.2高分子的分子量与分子尺寸i=1~∞,Ni和Wi分别为分子量为Mi的分子在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占的摩尔分数和重量分数;ni和wi分别为分子量为Mi的高分子的摩尔数和重量;α是Mark-Houwink

6、公式中的常数。一般二.粘度与分子尺寸高分子是以无规线团形式存在,其粘度有不同的定义。[η]与高分子分量M的关系符合Mark-Houmink经验式[η]=kMα,k,M为常数,与性质有关。一般α在0.5~1之间。三.分子量的测定方法1.渗透压法理想溶液的渗透压可用Van’tHoff公式表示:c为重量浓度,M为溶质分子量。高分子溶液渗透压:Ai为维利系数。此方法测得的是数均分子量。当有聚电解质存在时,要考虑电离作用。当有聚离子存在时,会产生唐南(Donnan)平衡。设在膜内加聚电解质NaZP,浓度为m1(mol/dm3),在膜外加浓度为m2(mol/dm3)的小分子电解质NaCl

7、。渗透平衡时,由膜外进入膜内的NaCl浓度x为[因为(zm1+x)(x)=(m2-x)(m2-x)]膜内与膜外的NaCl浓度比为这是:①由于不透过半透膜的聚离子存在,平衡时膜内外的NaCl浓度不相等,因而产生渗透压。即Donnan效应;②当m1>>m2时,NaCl几乎都在膜外;③当m1<<m2时,NaCl在膜两边分布是均匀的。产生的渗透压为(y=[Na+]膜外经整理)以π/c与c作图得直线,外推截距得M。c为聚电解质重量浓度。由此可知,消除Donnan效应的方法为:增大小分子电解质的浓度;降低聚电解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